华侨爱国、爱乡、爱自己的家人的仁心义举,通过一封封的侨批也可见其一斑
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馆藏银信。资料图片
文丨林伦伦(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
2020年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侨批文物馆和小公园街区,发表了亲切的讲话。他高度评价了华侨对中国建设的巨大贡献:“华侨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爱国、爱乡、爱自己的家人。这就是中国人、中国文化、中国人的精神、中国心。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的建设同大批心系乡梓、心系祖国的华侨是分不开的。”在听取“侨批”历史和潮汕华侨文化介绍时,习近平强调要保护好这些“侨批”文物,加强研究,教育引导人们不忘近代我国经历的屈辱史和老一辈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并推动全社会加强诚信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汕头的这段讲话,精辟地总结了华侨精神的实质,我们可以从“爱国、爱乡、爱自己家人”“据德依仁、恪守诚信”和“敢于开拓、艰难创业”三个方面来学习和理解“华侨精神”的实质及其形成的历史过程。
一、爱国为民,爱乡为家
华侨的爱国精神,在抗日战争时期表现得最为突出。华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踊跃支援祖国的抗日事业的英勇事迹,光天地耀日月。
南洋华侨机工队(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服务团)和驼峰航线飞虎队中的华裔青年是华侨青年爱国群体的最突出者。
1938年年底,国民政府修建了一条从昆明至缅甸的公路与缅甸的中央铁路连接,直通缅甸的仰光港,这就是滇缅公路。公路成为了当时中国和外界联系的重要公路,不仅要负责抢运军事物资还要运输工业生产原料和大后方人民的生活物品。国民政府成立了“西南运输处”负责相关运输事务。而运输处成立以后的第一要务便是大量地招募和训练司机,但当时的司机严重匮乏。华侨领袖、南侨总会主席陈嘉庚先生发出了“南侨总会第六号公告”,号召华侨中的年轻司机和技工回国参加抗战,与国家一同战斗。通告马上得到了响应,众多爱国华侨踊跃报名,有的甚至放弃了当时的优越工作和生活条件,志愿回国援助抗战的华侨先后9批凡3192人。1985年,云南省政府在昆明西山为南侨机工们修建了一座“南侨机工抗日纪念碑”,碑文上这样写道:“当年回国服务的南侨机工共有三千多人。有一千多人因战火、车祸和疾病为国捐躯,另有一千多人在战后回到居住国,而剩下来的一千多人则一直留了下来。幸存者不及百人……”。
“飞虎队”全称“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又称“ 美籍志愿大队”。1941年正式成立时,200多个飞行员中华裔飞行员和机师占了绝大多数,其中又以台山籍的最多,占了80%左右。江门市的华侨博物馆陈列着他们的一部分服装、奖章和设备。在台山市石华山风景区内,建有飞虎队纪念亭,亭中立花岗岩纪念碑,以中、英文镌刻着“飞虎队”战功以及建亭缘由。
华侨有力出力,有钱出钱。1939年,国民政府的军费支出18亿元,而这一年的侨胞捐款和汇款达到11亿元。1937-1945年期间,华侨的捐款总额达到50亿国币。而这些捐款中,有的是通过朋友转交、捐给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的。1938年9月,泰国华侨苏君谦、郭子纲、黄奕等捐给延安抗大和陕北公学(由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代转)。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武汉办事处在回信中称赞曰:“先生等关怀祖国抗战人才之养成,爱国热情,输堪钦敬。”回信署名人有:驻汉代表周恩来、叶剑英;驻粤代表潘汉年、廖承志。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华侨子弟陈子谷参加了新四军,因赴泰国接受养祖父遗产,便顺势在泰国为新四军募捐,共筹得国币6万元和他接受养祖父的遗产20万元悉数捐给新四军。受到叶挺军长的赞扬,被誉为“爱国华侨的榜样”。回国参加抗战是当时热血华侨青年之选择,除了参加国民政府部队之外,八路军、新四军中也有不少,如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长李子芳、八路军女英雄李林就是南洋归侨。
华侨爱国、爱乡、爱自己的家人的仁心义举,通过一封封的侨批也可见其一斑。
侨批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的潮汕、江门和客家地区,以及福建厦门、漳州、泉州和福州等地区,据勘查,数量在19-20万件,汕头的侨批文物馆馆藏有近12万件(含电子扫描件)。因其具有“近代中国国际移民的集体记忆”的重要价值,在同类国际移民文献中,极其珍贵,具有独一无二和原生态的价值。2013年6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华侨华人支援国内抗战、救灾恤难的钱财绝大多数是通过侨批局汇回国的,饶宗颐《潮州志•实业志•商业志》记载:“潮人仰赖批款为生者,几占全人口十之四五,内地乡村所有新祠厦屋,更十之八九系出侨资盖建。……故战时侨批梗阻,即百业凋敝,饿殍载道。兹据老于此业者较确实估计,民国十年以前汇归国内批款,年在数千万元,十年以后在一亿元以上,至二十年以后,又增倍,可能达二亿之上。”
庄世平先生《潮汕侨批萃编•序》云:“数以千百万计的侨批,不仅是一张张汇款凭证,而且是社会历史真实的见证,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它渗透着海外侨胞的血泪和汗水,蕴含着他们对祖国、故里的一片深情,昭示着他们对自己亲友的关爱。与此同时,家乡的亲人通过‘回批’通报家乡及亲属的情况。批信的往来,促进了两地对各自社会、经济生活的相互了解,也增强了凝聚力。”
二.据德依仁、恪守诚信
侨批既是华侨爱国、爱乡、爱自己家人精神的具体表现,也是华侨据德依仁、恪守诚信精神的有力证明。饶宗颐教授在《潮州志•交通志•邮电•民信局、批局》中指出:“往时出洋侨民大都知识薄弱,不谙文义,其每月一次或数月一次汇寄家属之款,既不知汇兑方法,国内乡村又无确定门牌号数,此类函信为邮局所无法送递者,历来托由批局办理。批局以承寄信件而兼营汇兑业务,相沿至今。”
现在我们看着一封封的侨批,多数批上所书收件人姓名、住址不全或不清楚,但因民信局所雇信差人地熟悉,所以能够妥为投递,并索得回信为收据。这些收据,就是所谓的回批(在海外称谓“唐山批”,因其来自“唐山”也)。如收款人不谙文义,则批局能代为缮写,甚至有时华侨欲汇款而无现金,批局也可替为垫汇。从有文献记载的侨批业肇始到21 世纪结束,数百年间未有侨批没有送达、批局或者“批脚”卷钱走人的事情发生,凭的是道德、仁义和诚信。所以,香港著名金融家、慈善家庄世平先生在《潮汕侨批萃编•序》中也指出:“侨批的历史雄辩地说明了潮汕人恪守信用的优良传统。可以说,没有信用就没有侨批。”
三.敢于开拓、艰难创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汕头视察的讲话中还指出,要利用侨批“教育引导人们不忘近代我国经历的屈辱史和老一辈侨胞艰难的创业史”。翻阅并了解老一辈华侨富商发家致富的事迹,陈慈黉、蓝金生、陈旭年、李嘉诚、陈汉士、……,无一不是敢于开拓、四海为家、艰苦创业的成功范例。有人把潮人的这种优秀特质归纳为“红头船精神”,认为这种优秀特质体现的是追求积极向上、敢于突破困境、勇于开拓进取、善于谋求发展的意志与毅力。而这种精神特质的形成,跟潮汕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活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潮汕是滨海地区,海岸线绵长。人民自古就“讨海”为生,海上贸易、经济文化交流也因此而生。
1860年汕头开埠以后,1862年,英国渣甸汽船德利士汽船公司汽船进入汕头港。随后,德法俄等9国汽船公司进入,使得潮人前往东南亚各国更加方便,漂洋过海“过番”谋生的人越来越多。据汕头海关资料记录,1869-1948年(缺1929)80年间,经过汕头港出洋人数凡585万5557人。数以千万计的海外移民,为东南亚各国的垦荒拓殖、社会建设作出了极大的贡献。饶宗颐教授在《何以要建立“潮州学”—潮州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性》的学术演讲中说:“中国文化史上,内地移民史和海外拓殖史,潮人在这二方面的活动的记录一向占极重要的篇幅……。潮人若干年来在海外拓殖的成果和丰厚的经济高度发展的各种表现,在中国以外各个地区孕育出无数繁荣美景的奇葩,为中外经济史写下新页,久已引起专家们的重视而且成为近代史家崭新的研究对象。”
在这移民潮历经数百年之久、创业历程艰难曲折的过程中,磨练、铸就了潮人四海为家、勇于开拓、敢于创业的“红头船”精神,培养了潮人“细细生理会发家”(小小生意能发家)和“㾪铺赢过肥田”(利润微薄的商铺也比肥沃的土地来钱快)的商业意识,从而涌现除了一代又一代的华侨富商,形成了世界商业大军中的一个名震天下的优秀群体——潮商。
总之,“爱国、爱乡、爱自己家人”“据德依仁、恪守诚信”和“敢于开拓、艰难创业”的华侨精神是在数百年的勇敢开拓、艰难创业的历程中形成的。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元旦的《新年献词》中所说的:“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在今天,华侨精神仍然具有闪光的现实意义,因为“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