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秋生(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
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稳定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
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是今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任务。完成好这一任务,必须着力扩大总需求。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在总需求中所占比重最大,并从根本上决定着投资需求;消费也是国民经济循环中的重要环节,决定和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大循环。扩大总需求关键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居民消费根本上决定于供给,扩大居民消费须致力于改善供给。
居民消费决定于三个因素:一是收入水平或购买能力;二是可供选择的消费对象;三是影响消费的政策、环境和条件。如果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消费需求就不会出现不足或收缩,除非人们的消费已经饱和,达到了生物学需求的极限,失去了增加消费的意愿。
相应地,扩大居民消费须着力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一些人想花没有钱的问题。钱少不敢花,信心不足,或者说钱少,一些项目消费不起,本质上都属于花钱没有钱的问题。二是一些人有钱想花而无法花的问题。有钱想花,也有可供选的消费项目,但或者因为缺少支撑条件(如一些偏远山村供水、供电、网络设施缺乏对家电消费的影响),或者因为受到政策限制(如汽车限购、限牌、限行对汽车消费的限制),或者因为受重大事件影响(如严重疫情对观光旅游、住宿餐饮、交通出行、教培服务等消费的影响)而无法消费。三是一些人钱多花不完的问题。一些人有花不完的钱,但现有消费项目已经饱和,找不到可供选择的新的消费项目,潜在的消费意愿无法满足。
居民消费的上述三个问题,根本和本质上讲,均可归结为供给问题。有没有可供选择的消费对象和消费方式,自然属于供给问题;是否具备支撑消费的基础条件或设施,或者是否受到政策限制、有没有政策支持,无疑也属于供给问题。收入或购买能力,根本上同样属于供给问题,因为居民收入依赖于生产发展或经济增长,没有生产发展或经济增长,就不可能有收入的增长或购买力的提高。
一个事实引发我们思考:上世纪末,我国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远比今天为低,但并没有出现消费需求不足;与以往相比,今天我国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提高了很多倍,反而出现了消费需求不足。为什么如此?
居民消费需求,依功能和作用不同,可以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基本消费,主要包括基本的吃、穿、住、行、用、医等项目的消费。这类消费主要以生存为目的,故亦称之为生存性消费。另一类是非基本消费,如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文化娱乐、教育培训、美容保健等项目的消费,以及质量、品位及其他要求提高了的吃穿住行用等项目的消费。这类消费主要以发展和享受为目的,所以也可称之为发展和享受性消费。
按照以上两类消费发生的时间逻辑,居民消费需求可以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即生存性消费为主阶段和发展享受性消费为主阶段。生存性消费为主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基本消费项目支出特别是食品支出,在家庭全部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最大,并且基本消费项目的数量还在随着收入的增长而增长。发展享受性消费为主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基本消费项目支出占家庭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大大下降,并被发展享受性消费项目支出的比重所超越,不少基本消费项目的需求量已大致接近饱和,不再随收入的增长而增长,消费支出的扩大开始依赖发展享受性消费支出的扩大。
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家庭基本消费项目的需求不断增加,当收入增加到一定规模或水平后,居民家庭基本消费项目的需求就会渐进饱和。一旦基本消费项目的需求不再随收入水平提高而增加,即一旦基本消费项目的需求大致饱和,居民家庭消费就会发生实质性重大变化,开始进入发展享受性消费为主阶段。大致说来,今天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已经或正在发生根本性重大变化,基本消费需求已大致饱和,进入发展享受性消费阶段,主要依据和突出标志是:近年来我国居民家庭主要食品消费量及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已不再随收入增长而增加。正是因为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发展的这一阶段性变化,才导致收入和消费相对水平提高之后反而出现消费需求不足现象。
早先在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较低的上世纪末,没有出现消费需求不足,是因为当时我国经济发展还处在短缺经济时代,人们的基本消费项目很多都还没有得到满足,产品普遍供不应求。经过数十年的快速发展,今天我国生产力水平以及人们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均已大为提高,但人们的基本消费项目需求不是无限的,它决定于人们的生物学需要,从生物学需要来看,今天我国居民的很多基本消费项目的需求都已渐趋饱和,而发展享受性消费需求的扩大,还需要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储蓄的进一步积累,特别是生产者对于新的消费项目的开发和创造。而且,发展享受性消费需求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不是与生俱来的,消费者自己并不清楚从而并不能明确表达自己需要怎样的发展享受性消费项目,这就决定了它更加依赖于生产者的开发、设计和引领,即新的消费需求更加需要新的供给来创造。
上述表明,扩大居民消费,或者说解决好扩大居民消费的三个问题,必须致力于改善供给。
一要稳定和扩大就业。就业创业是收入之源,消费之本。稳定和扩大就业是稳定和增加收入从而稳定和扩大消费的根本途径。要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政策举措,稳定和扩大就业。
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的重要载体。要在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缓解企业经营困难的同时,落实吸纳就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政策,鼓励企业更多吸纳劳动力就业。
自主创业就业在很多国家都是劳动力就业的一种重要方式和渠道。要进一步创新完善政策举措,加大鼓励自主创业就业力度,提高自主创业就业比重,改变目前我国这一比重过低的就业格局。
就业机会和就业能力,也是决定劳动力就业的重要因素。要加大政府公共项目投资,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并加大政府对企业或专业机构劳动技能培训补贴,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质量和水平。
二要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虽然扩大消费,是为了创造市场,促进企业生产和投资,但扩大消费,开拓市场,也必须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作用。企业的作用根本上是企业家的作用。当今我们消费的很多产品或服务,除了极少数以外,没有哪一种不是由企业家设计或创造的。而且,如上所说,在进入发展享受性消费需求阶段的今天,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更加依赖于生产者的开发或供给的创造,充分发挥企业家的作用就更显重要。为此,要从制度、法律和政策上创造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最大限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营商成本特别是涉企制度性交易成本;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提高企业研发创新能力;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缓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
三要深化要素配置体制机制改革。目前不少地方普遍存在的就医难、停车难、入托难等问题,显然都意味着存在没有被满足的消费需求,但为什么没有相应的供给与之对接,一定意味着存在种种障碍,如审批或准入等问题。要深入推进相关领域改革,消除供求对接的体制政策障碍,提高供给对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和弹性,让市场供给能够积极对接人们的需求。这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容和内在要求。
四要消除政策限制、改善消费环境。现实中常见这样的情况:一些人拥有足够的收入,也有较强的消费意愿,但是,或者因为缺乏基础性支撑条件,或者因为受到政策限制,而无法进行消费。为此,要改革汽车限购、限行等传统做法,并降低购车税费,改善停车条件,完善充电设施,促进汽车消费;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对一些行业推行弹性工作时间,促进旅游度假消费;降低居住性(非投资性)购房税费、首付比例、贷款利率,完善长租房市场,增加长租房供给,把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促进住房消费;建设新型消费商圈,创造更多更好消费场所,促进休闲、娱乐、餐饮、健身等项消费;持续推进乡村道路、供水、供电、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消费条件,促进乡村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