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广东实践第二场研讨会在湛江举行。研讨会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主办,聚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就“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取得新突破”主题展开研讨。
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牵引 奋力推动广东区域协调发展
广东省政府参事、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 王珺
习近平总书记4月视察广东时,要求广东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简称“一点两地”)。“一点两地”是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肩负的新使命,其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发挥大湾区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牵引作用。要实现这个目标,深化大湾区与粤东粤西粤北等其他地区之间的经济互动互促联系十分重要。这既要持续强化大湾区建设,提升其引领功能,又要加快大湾区周边地区高质量发展,使其产品、产业和创新更多融入大湾区,还要加强地方政府之间合作,为密切经济联系营造有利的发展环境。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大湾区在三个方面持续增强牵引能力。一是强化战略支点的带动作用。大湾区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决定了其作为战略支点的定位,实现这个支点定位要靠大湾区在与外部世界的信息、能量和资源交流交换中不断增强引擎力。根据大湾区存在多个核心城市和多层次城市圈层的特点,当前建立核心城市带动都市圈、都市圈引领城市群、城市群支撑区域协调发展的联动机制是强化支点带动作用的关键。二是增强大湾区交通枢纽的支撑保障作用。大湾区是港口、机场、高铁、高速公路以及其他道路等各类交通网络节点的交汇处,提升其交通枢纽地位,有利于发挥大湾区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性支撑作用。目前,世界一流湾区都把交通枢纽建设作为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先手棋。三是增强体制协同的示范作用。与其他区域和世界其他湾区不同的是,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货币区和四种关税区”的体制多样性特点,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配置比单一体制下更复杂,需要解决的难点更多。也正因此,大湾区在营商环境规则对接、城镇化一体化发展、统一大市场建设等方面的实践探索,对于其他地区深化改革、开放和创新都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参考意义。
大湾区周边地区在充分挖掘增长潜能的同时,要从产品市场、产业发展和创新活动等方面深度融入大湾区,与大湾区形成互促共进的紧密产业联系。一是推动周边地区产品持续开拓大湾区市场,加快提升产品质量标准。二是鼓励自身产业链与大湾区产业链相互配套、联动发展。三是推动自身企业与大湾区相关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快自身新兴产业成长。
为推动大湾区与周边地区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形成互促共进关系,加强地市之间和县域之间地方政府合作十分重要。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发展深化,产品形态已从技术含量较低、产业链条较短并主要分布在一个地区的简单产品,更多地转向产业链较长、环节较多、专业技术含量较高、跨地区配置的复杂产品系统。地方政府的管辖范围是有边界的,而产业链是跨地区分布的,要素资源跨区域流动空前频繁,迫切需要加强地方政府之间合作。一是构建携手招商、共享收益的体制机制;二是营造一个规则统一的跨区域营商环境;三是合作推进区域性公共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