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化的力量?文化的自信来自哪里?文化如何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8月1日下午,由佛山市委宣传部、佛山市委网信办指导,羊城晚报社主办的2024“全国融媒体主编佛山行”座谈会暨“镇”街之宝分享活动在佛山市举行,现场来自国内多家重点主流媒体的二十多位“融媒大咖”、佛山五区宣传部门及镇(街)代表等共80多人齐聚一堂,共同“把脉”佛山“十大传统文化”,为佛山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塑造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化优势提供强大媒体助力。
中国晚报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文化学会会长、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周建平博士作了题为《文化何以赋能佛山城市高质量发展》主题演讲。
周建平从巴黎奥运开幕式上小黄人“偷走《蒙娜丽莎》、索契冬奥会开幕短片《33个字母诠释俄罗斯辉煌》、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变身“邦德女郎”与007詹姆斯·邦德空降伦敦碗等话题切入,从“文化自信新高度”“文化赋能新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路在何方”三个方面展开文化赋能佛山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话题,提出从“文化意识新高度”“故事演绎新维度”“艺术凝练精纯度”“科艺融合创新度”突破的四点对策建议。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深深熔铸在历史、实践和民族之中,具有物质力量难以匹敌的精神力量。文化的力量,是一个民族的重量、一个国家的分量、一个社会的体量。文化是一只看不见的巨手,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转化为强大的力量。
佛山,文化的意识与日俱增。“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早在2004年,佛山修祖庙、兴粤剧、保民俗,全面激活传统文化魅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岭南文化大市”;2010年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推动建设“文化强市”;2015年起发力“文化导向型城市”建设,推动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金融、科技等跨界融合;2020年又部署建设“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强调加快文化产业培育壮大,提升文化影响力竞争力。2021年,佛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谋划提出“5·15”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明确“务必成为传承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要坚定不移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持续焕发岭南广府文化新活力。2024年,佛山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首次明确提出,要激活佛山“十大传统文化”,擦亮历史文化名城品牌。从这些变化可以清晰地看到佛山文化自信的决心、气魄、眼光与策略。
佛山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同时也是岭南广府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之一,千年来沉淀了粤菜、武术、陶瓷、龙狮等传统文化,凝聚出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目前,佛山已经拥有A级景区40个,其中5A级2个,4A级16个,3A级22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3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7个;国家级传统村落22个,均在全省名列前茅。文化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城市形象传播开创新局面。一是城市形象宣传观念更新是高位部署,上下统一,不断强化城市IP。在长期而艰巨复杂的城市形象建构过程中,通过打造城市品牌IP,逐步形成全面立体的城市印象;二是协调一致,精心策划,超强输出城市品牌。有力促进与城市形象宣传相关的各项工作的协调统一,利用城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体育等各方面的活动,统一使用具体符号、元素、口号、宣传语等,融会贯通完成城市形象的“输出”,将城市形象转化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资本;三是合纵连横,矩阵推出,精准而广泛的宣传。强化各类宣传主体之间的合作,特别是加强“权威媒体”与“自媒体”的合作,“官方宣传”与“民间宣传”的合作,充分互动、相互支持,形成强大的话语合力,避免产生官方宣传主体“自说自话”、无人响应的尴尬局面。四是城市文化理论总结和研究取得新进展,《佛山文脉》体现文化品质的高度与深度。打出口号,形成宣传,更重要的是形成理论成果观念。
佛山已经成为全国媒体关注的热点。一系列在全国产生积极影响的媒体采风调研,助力打造城市形象品牌:“欧洲及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国家主流媒体看广东”来到广东佛山采风(2014年);33家中外媒体走进佛山采访;重点媒体齐聚热议佛山制造业转型的智造样本;央媒省媒组团关注佛山高质量发展;20家主流媒体调研佛山高质量发展之路;“全国融媒体主编佛山行”;融媒大咖走访调研佛山;纷享佛山“西甲”——全国网络媒体城市形象采风行;粤港澳媒体湾区行联合采访活动走进佛山;“全国融媒体总编佛山行”……
文化赋能城市空间
近年来,佛山不断提升城市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在文化赋能城市更新、产业升级等方面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文化带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优势正在不断显现。文化赋能城市发展认识日渐明晰。
发挥文化的社会教化功能,以激发育人潜能,打造城市精神,形成城市与居民共同发展的动能;赋能历史资源传承,打造优质岭南广府文脉传承体系。
发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功能,为城市发展培养、输送人才,激发城市建设新活力。推动新型文化业态与城市传统产业融合创新,公共文化空间赋能城市发展。
发挥文化产业的功能,为蓄能城市文化资本、产业转型升级,注入经济发展新动能。
发挥文化的传播功能,为向世界讲好佛山故事提供大平台。创造城市文明,形成可对外传播的城市品牌。
在全国城市文化建设热流涌动、百舸争流的背景下,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与国内先进城市发展存在的差距。一是文化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文化意识的提升永远在路上。加强对城市文化的精神价值、文化价值、产业价值的认识和研究,城市品牌的精准有效传播有待更深刻的理解与提升。二是缺乏与城市经济相匹配的文化精品——特别是在全省以及全国叫得响的文化精品力作。三是传统文化精髓有待充分挖掘,文化赋能原生能力亟待提高。四是文化赋能缺乏自觉与智慧,消费品制造缺乏高端大气、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五是文化产业缺乏更多精英人才和高端策划,文化赋能短板依然存在。
高质量发展路在何方?
周建平提出四点对策建议:一是文化意识新高度,二是演绎故事新维度,三是艺术凝练精纯度,四是科技艺术融合创新度。
(一)文化意识新高度。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竞争正逐步走向“以文化论输赢,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败”的新格局。文化意识决定战略眼光、文化品格、审美品位与境界高低。文旅发展最首要的是文化意识的提升。在历史的延伸与审美价值发掘上,充分体现较高的文化意识,给人以厚重、高雅的审美感受。从更深更高的文化意识去破解其魅力与价值所在。寻找新的文旅创意突破口,提炼出“文化元素”和“地方特色”。
(二)演绎故事的新维度。提升故事力,要常讲常新,讲好佛山故事。佛山的十大名片、名人故事、艺术创作空间无限,可以借鉴先进城市的经验。盘点近年来中国动画电影的成功之作,它们大都没有固守传统,以动画简单地还原中国传统文化故事,而是大胆创新,将那些离我们久远的人物放置于当代中国的社会环境中,用符合当代人情伦理的理念塑造角色,给原本在观众心目中符号化的人物重新注入了活力,使他们又拥有了体温,丰盈了血肉。《大圣归来》中孙悟空的振作之路、主角江流儿的成长历程,既给孙悟空、唐僧的形象增添了新内涵,又通过对师徒二人关系的重新定位,把西游故事讲出了新意。孙悟空在文学名著《西游记》中是一个战无不胜的斗士,到了《大圣归来》里却变成了一个名不副实的失意大叔。《白蛇:缘起》里白娘子、小青突破传统民间神话“报恩”的单一维度,以敢爱敢恨的女性形象丰富了观众对这两个人物的认知。小青从人们固有印象中依附于姐姐的少女变成了独立、坚强的现代女性。《姜子牙》从传说中的垂钓老者变成了怀揣理想的青年侠士。
(三)凝练艺术精纯度。艺术创作水平、艺术制作的精纯度高与低,决定了一部作品价值的大与小。高质量发展的底色,需要高质量文化供给。要锚定铸就广东文艺新高峰、“塑造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化优势”的宏伟目标,打造出彰显中国精神、时代气象、岭南风韵的文旅项目扛鼎之作。《典籍里的中国》出圈的启示,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典籍里的中国》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典籍,从中甄选出最值得讲述的优秀传统文化作品,采取“文化节目+戏剧+影视化”的方式,讲述典籍的成书、核心思想以及流转中的闪亮故事,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鲜活立体起来,开启了一场穿越古今的文化之旅。“访谈、戏剧、影视化”的表达方式,在叙事方法、表达手段及舞美呈现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升级,全面展现中华历史典籍之美。
(四)科艺融合创新度。“文化+旅游+科技”元宇宙对文旅企业品牌塑造是画龙点睛的作用。文旅产业发展强调“文化+旅游+科技”,其中文化是龙头,旅游是龙身,而科技是眼睛,三者的融合是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新业态,达到新阶段的必要步骤。将全息投影技术、裸眼3D等声光电领域的硬件和技术应用到文旅产业。除此之外,还需要体感类的道具(动作捕捉系统)进行辅助。技术只是其中一部分,进行合理的设计也十分必要,比如数字人+人工智能技术、剧本类、IP类、舞台设计类、交互式要素等都需要融入进来,在此基础上以内容创意为核心,把所有的要素串联起来营造出超越传统的艺术效果。这些创新将对文旅产品品牌建设形成“画龙点睛”的作用。
增强文旅消费体验价值,国内的大手笔运作,可以得到启发。紧跟国内外文旅市场变化,号准文旅市场发展的脉搏,大力提升消费者的文旅价值体验。博物馆、景区呈现的历史与文化是相对固定的,但是展示的方式却可以多样化。打造沉浸式旅游,重要意义就在于能够促使相关单位保持一种开放的发展理念。这是旅游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
(记者 何金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