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首页 > 参事文史动态 > 文史工作动态

纪念湛若水诞辰55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增城举办

2021年12月11日至12日,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与广东省岭南心学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纪念湛若水诞辰55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市增城区举行。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湛若水与当代社会建设”。广东省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党组书记、主任(馆长)杨汉卿、一级巡视员麦淑萍,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以及来自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大学、五邑大学、汕头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约3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

湛若水(1466-1560),字甘泉,广东增城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大儒陈献章的衣钵继承人。从学陈献章三年,即提出“随处体认天理”,完善与发展白沙心学,创立系统的陈湛心学,为明代心学的第一个流派。与王阳明结交,使之受到白沙心学的影响,陈湛心学成为阳明心学的直接的源头,明代心学的发展呈现三个环节:白沙心学——甘泉心学——阳明心学,以及两个流派:陈湛心学与阳明心学。为纪念先师陈献章,湛若水所到之处必建书院,通过书院的讲学,传播白沙心学,把白沙心学播岭海南北,使明代心学的两大流派陈湛心学与阳明心学,成为明代文化星空上的双子座。

杨汉卿在致辞中充分肯定广东文史学术界在研究湛若水学术上取得的诸多成果,强调继续深入研究湛若水学术思想,挖掘、保护和利用好湛若水文化遗存,弘扬湛若水思想精髓,进一步促进广东文化建设。同时他指出,传承弘扬湛若水学术思想,应该注重坚持以下原则:一是政治上立足大局,服务国家战略;二是理论上学习借鉴,丰富甘泉学说;三是思想上潜心研究,坚守经世致用;四是学术上多出成果,加强宣传推介;五是传承上立足时代,服务社会发展。

黄明同、黄淼章、宁新昌、黄明喜、赵维江、刘兴邦、邱鸿钟、程潮、宋德华、唐雄山、周永卫、刘勇、闫晓青等20余名学者先后发言。专家们围绕研讨会主题从不同层面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认为,湛若水本体理论、修身方式、人文情怀对于当今的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的建构都具有及其重要的借鉴意义。应继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弘扬岭南心学文化的当代使命,为进一步推进广东文化建设发挥作用。

会议期间,与会领导及专家学者还考察了湛若水当年所建的莲花书院和湛若水墓等历史遗址。

图片5.png

杨汉卿馆长在研讨会上致辞

图片6.png

杨汉卿等领导考察莲花书院遗址

图片7.png

领导嘉宾与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合影

(文史业务处温洁芳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