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想手追·有意无意
——梁光泽的画路与情怀
作者: 冯令沂
中国,广州,有个油画家,叫梁光泽。
梁光泽其实还有些社会职务,如广东省文史馆馆员、广东省美协会员、广东省民盟会员等,他还是广东省第九届、十届人大代表,第十届人大兼任内务司法委委员等。不过,梁光泽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一位油画家。
梁光泽画画是从国画入门的。1962年,他17岁即入广东省文史馆办的文史学院国画专业学习,师从卢子枢、苏卧龙、叶少秉等国画大师研习中国传统绘画。2年后,开始转而画油画,而且是从广州北郊一处叫麓湖的湖边写生开始。油画没有师承,出于对自然景色与西方油画的喜爱,他阅读油画册去学习西画各派技法,然后自成一派,然后又到无派非派,然后,梁光泽的人生也开悟开挂,成为纯粹的自己。
血色-绿色 麓湖 列维坦
著名漫画家廖冰兄女儿廖陵儿有一段回忆提到:“上世纪80年代,作为漫画家的父亲廖冰兄恢复了广东省美协副主席职务,分管抓创作。有次一位广州美院李正天教师向父亲提到,他认识一个年轻的穷画家靠卖血为生,并用卖血微薄收入购买绘画材料绘画。”廖冰兄得知后,即主动去梁光泽居住的玉华坊48号,在弯弯曲曲的旧楼楼梯上爬上四楼,漫画家的他当时戏说梁光泽是个野生出土文物。
熟悉油画的人就知道,油画耗材昂贵,家境不好而去画油画,难免令画家家计吃紧。在麓湖边有个广州市血液中心,梁光泽就是在这个血液中心卖血换得些微收入以资画画的。那时的他,卖血而买到的绘画材料,便投到入麓湖这大自然的绿色怀抱之中,尽情用画笔地吟唱着麓湖之美……但毕竟这是带血色的吟唱,令人联想起大画家V·梵高全靠胞弟提奥的资助成就旷世杰作,不免生出一份唏嘘。
对梁光泽画油画影响较大的,是一位叫I·列维坦的外国画家。列维坦是俄罗斯杰出的写生画家,现实主义风景画大师,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的成员。据梁光泽自述,在上世纪60年代,他就“到手一本《回忆列维坦》的书,书中列维坦的一些话语录就成为我们学画的指导方向。”“列维坦吩咐学生要多写生,于是我们每天都拿着画箱往郊外跑。列维坦说:‘要细心观察自然的变化’,我们夜半时分跑到湖边看冷月、感秋霜。列维坦嘲笑一些画家画中空话连篇,并说:‘篇幅越大、废话越多’,于是我们便画小幅画,还比试着谁能把画幅画到最小。”回望梁光泽的画路历程:写生,写实自然主义,“微型油画”,“麓湖派”……显见列维坦对梁光泽的绘画人生影响深远。
有:执于画技 山水 执于世俗好玩
在那个匮乏的年代,“有”很重要。早期的梁光泽,追求种种实“有”不遗余力。在绘画上,他通过肆意油彩涂抹,通过眼见手得,形成了绘画主体与绘画对象的无限贴近。这是一种自然主义对话。梁将感觉投射于物象及色彩之中,让自然去任性表现,自己做一个感知者,记录者,在观察物象,追逐光影的同时,摹写眼见的一切。在“有”的感觉里,自然是宗师:有光画光,有影画影,有色彩画色彩,以至于万事万物。这时的梁光泽,寄情湖光山色,倾听自然箫声,其乐无穷,自得如如。画油画讲究技法。梁光泽知道,油画的师祖在西方,所以国门一开,就如唐三藏西天取经那般,法国、美国、澳洲及港澳走个遍。梁的绘画技法及审美趣味日渐提高,题材广泛多样。而梁光泽独特的“玩”的天性,得以在艺术活动中自然发挥。梁光泽很早就与人一起玩过“前卫艺术”(1983年),办过前卫的“86新艺术展”;玩过“微型油画”,并且玩得出神入化,“微型油画”作品“道路”参展加拿大国际小型艺术品展获一等奖;梁光泽还尝试戏曲脸谱的画法,办过“戏曲人物大写意油画展”等等。出国求师,玩实验艺术,玩技法创新,梁光泽的“有”可谓五花八门,新新不息。因为有执,有意,好玩的想法与创意,成就了梁光泽的画坛地位,社会地位,也成就了梁光泽的惬意人生,从而,也向大众展示一个品味高雅,进路多头、有趣好玩的“画佬”(粤语:画画的人)形象。河堤-(8 x 7cm) 夏日早晨-(4 x 4cm)
微型油画 戏曲人物 花
在梁光泽的绘画生涯里,“微型油画”占相当比重。梁光泽的第一件获国际画展一等奖的作品“道路”是“微型油画”(1988年);他出过“微型油画”专门画册,他也写过探讨“微型艺术的发展与渊源”的文论(2007年);梁光泽与麓湖派画友还在香港举办过“麓湖派两岸三地微型油画展”(2016年)等,可见梁光泽对“微型油画”情有独钟。小路-(2.5 x 2cm) 公园的早晨-(4 x 3.3cm)关于“微型油画”,据梁光泽介绍,“美术词典中有微型绘画的条目,多指17、18世纪欧洲微型肖像画。”微型画尺寸不等,通常约为巴掌大小。“不少著名的油画大师都画过微型油画”,梁说。1990年,梁光泽前往法国巴黎办个展,展览的也是“微型油画”。在梁光泽的“微型油画”里,有一类题材很特别,就是中国戏曲人物。尤其是戏曲人物脸谱系列,很有新意。梁将戏曲人物这种国粹融入油画,题材独特,个性鲜明,开油画风格先河,即入列广东省电视台“艺术长廊”栏目拍摄梁光泽微型油画专题电视节目(该电视节目参与全国各省、市电视台“华夏一奇”专题获一等奖);中国新闻社作特别介绍,台湾中天电视台亦有推介。广州这个城市素有“花城”美称。一年四季,鲜花盛开不倦。梁光泽也是爱花,赏花,画花之人。每遇花季,梁的写实,写意,写心情的劲头即会泛滥。于是,梁光泽就与老友联手兴办以“花”为主题的油画展;与国画大家陈永锵合作搞个“花花世界”双人展(2014年)。不负花开花盛的自然呈献。
“微型油画”是一方面,戏曲脸谱,“花花世界”又是一方面,展现了梁光泽既有技法拘泥又不受技法束缚的方方面面。
有派无派 “麓湖派”
1993年,梁光泽组织了一次赴中国台湾画展,在这次群体画展上,赫然打出了一个名为“麓湖派”的旗号。“麓湖派”是什么?作为某个“画派”,按一般定义,是指具有某种绘画风格特征,某种类同审美意趣,又或某种绘画技法趋尚的画家群体,如欧洲绘画所标榜的“印象派”,“野兽派”,“立体主义”,“达达主义”等等,但“画派”也可以指具有相同志趣的画家群聚,如前述的列维坦所属的“巡回展览画派”之类。感觉梁光泽的“麓湖派”,就是与列维坦所属“巡回展览画派”类似的群体。关于“麓湖派”的由来,大约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在“文革”期间,梁光泽每天清晨背上画箱到广州郊外写生,并最终把麓湖定为写生基地。然后,就在麓湖边上,梁结识了一批后来被称为“麓湖派”的写生画家。后来,这些绘画爱好者各别发展,乃至成为专业画家并散布于海内外,于是,就有了这个由梁牵头的以“麓湖派”为名号的国际化画家群体了。并且,以“麓湖派”为名号举办的画展,也声誉日隆。“麓湖派”画展至今举办了11次了。“麓湖派”注册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梁光泽任画派主席(2008年)。
其实,梁光泽不太在意自己属于什么派,虽然在他的周围有若干志同道合的油画家,又组成了“麓湖派”,但画家,“画佬”,画画的,始终是梁光泽最自感实在的标配。他知道,画好画,画出大众喜爱的画,才是画家的本分。但毋庸讳言,“麓湖派”有一个绿色标志。
绿·心想手追 意到笔到
回到绿色。绿色在自然光谱中处于黄蓝段之间,代表了和平,成长与希望,也代表着内心的宁静与安适。早期的梁光泽那里,绿色本来是外在,自然的,外我的。所以,早期的“绿”是本色的,自然的,纯粹的,是由光影赋予的,也是植物自有的。有时,梁光泽用“绿”用过头了,所以,老画家廖冰兄在参观梁光泽画展时就提醒梁,“不要一味只是绿色,要多色彩”,殊不知,那不自觉“绿”,又岂是梁自己所能控制的呢,因为,那是一种自然的造化,梁自己仅仅是个色彩“搬运工”,最多也就是个寄情者而已。但观看梁光泽后期的画作,具象的绿色已经不能约束梁的思绪。对于这时的他,绿色和其他色彩一样,都是色彩表现的一种符号,一种语言,一种工具。但他对用“绿”尤其偏爱,这使人联想到法国印象派大师F·莫奈的早期画作所用的洋红(《日出·印象》)及后期的翠绿(《睡莲》)色彩效果。在梁光泽近期的画作中,“绿色”的表达已经呈现出一种思辨性,印象性及概念性,他画的“绿”,在丰富与单调之间切换,不求与对象相契合(或许就没有“对象”),也不求“绿”的斑杂与纯粹,只求以“绿”的色彩抽象,转达画家内心的情绪与感受的意识流。画家就是这样,心想手追,意到笔到,达到心境的和谐、恬静与自适的充分表现。
无:放下执念 实境 任由诗意奔突
早年,因为所在省电视台拍摄电视节目的原因,我曾去过梁光泽早期的那个“陋室”,那是一座旧式小洋楼,梁家在顶层,是个阁楼,地方十分逼窄。当你爬上小楼阁,大大小小的油画装点成一个“杂货铺”。看得出,梁似乎很享受有这个“杂货铺”。而梁家给我印象颇深的,还是他的藏书。梁光泽博览群书,过目不忘,善于思考与汲取所需并产生新的观念与创意。除了买绘画所需工具后,所有的“消费”都在买书与画册。在游历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地之后又带回的更多的外文原版画册,看得出来,他的大量画册藏书就是他的画画引导“老师”与绘画的“秘笈”。
时隔30年,我去到梁光泽夫妇在广州市郊番禺市桥、一个十分宽敞的大画室,与从前那个“陋室”比较,画画的环境有了质的改变。但当走进画室,却又让人感到依然的简陋,除了一张硕大的画桌,其他乏善可陈。比较旧日“陋室”那种“画佬”特有行头,偌大的画室显出一个“无”字:从前那些书籍画册,没了;从前堆积如山的大小油画,没了;乃至,从前梁光泽在朋友前表现的那种谈画的兴致,似乎也平静恬淡了许多。我问他:“那些外文书籍画册呢?”梁:“我已经捐嗮出去啦。”问:“为什么捐呢?”答:“对我无用啦,我不会再看的啦!”我又问:“原来堆放的那么多的画呢?”梁:“捐出去啦。”问:“你还有什么没捐?”梁:“无啦。”不过,他又指了指自己的脑。我知道,梁光泽没有捐出去的都在他脑子里了。人生走到此刻,梁光泽似乎已经大彻大悟了,那种悟,是臻于完全彻底的,富含诗意的“无”。老子说:“天下之物生于有,生于无。”[1]无论原来的“有”还是后来的“无”,于梁光泽而言,差别不大。不过,对于原来的“执”,梁倒是放下了不少。无论是色彩斑斓还是和谐自适,也无论是“有”还是“无”,梁光泽作为画者,有一点没有改变,那就是他的永不衰歇的创作激情,就是他那种始终如一地展现着自我,展现着和谐与诗意,展现画家对这个世界的眷恋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现在,他的大画室里又堆满画作,年近八旬的他仍每天坚持绘画!而他的作品中又将有百幅油画要捐给广州图书馆了。
作者简介:
冯令沂,广东南海人。资深传媒人,作家,书法家。1988年入广东电视台工作,历任科技、经济栏目记者、编导及制片人等。长期从事广电改革的体制机制研究。曾主导制作系列电视理论片《春风绿南粤》获七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策划制作长命短剧《外来媳妇本地郎》电影版及衍生产品开同业先河。曾任广东卫视频道副总监(2009年)。一直有在报纸杂志发表诗歌、散文及时评等。著有哲学专著《文商:一种可能的形而上学》及诗歌集《幽默边缘》等,擅长宋朝皇帝宋徽宗“瘦金书”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