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首页 > 参事文史动态 > 文史工作动态

郑楚宣:以华侨文化遗产为底讲好传播故事|聚焦大湾区文史论坛

9月25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文史论坛在中国著名侨乡江门市开幕。来自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等单位的近百名专家学者云集论坛,围绕“华侨文化与高水平开放”主题开展深入交流。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郑楚宣。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郑楚宣。 

“本次论坛的主题非常有意义,从各地而来的专家们从华侨文化的起源到传承发展,以及华侨文化交流都进行了深入探讨,收获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郑楚宣表示,江门是华侨大市,在“侨”方面市委市政府做了很多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郑楚宣认为,接下来江门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把华侨文化遗产包括碉楼等一些华侨的故居,以及其他的物质或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起来,然后讲好故事,向世界进行传播。“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社会团体的作用。” 郑楚宣表示,江门在海外有很多以乡缘或者血缘关系的华侨华人组成的社会团体,本地也存在着很多与华侨保持联系的社会团体,要发挥他们的作用,跟海外的华侨华人团体保持联系,促进文化交流方面的合作。

“江门的乡村可以考虑重新梳理编写家族或者宗族的族谱,把海外的华侨华人归到宗族里,提升他们的家国情怀,一方面能够吸引他们关心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岭南文化、中华文化传播出去,有助于推动国家的发展。” 郑楚宣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