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文史论坛在中国著名侨乡江门市开幕。来自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等单位的近百名专家学者云集论坛,围绕“华侨文化与高水平开放”主题开展深入交流。
“后续如何进一步促使侨批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呢?我认为是坚持现有的现代化路径,助力广东做好侨文章。”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五邑大学原副校长张国雄围绕侨批的创造性转化提供建议。
侨批,专指海外华侨华人通过民间渠道及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侨批中涵盖了诸多优秀家风文化,反映了华侨华人的优秀家风故事。近年来,广东多个地区都在做侨批的创造性转化,以各种文艺形式结合的方式,打造了系列舞台剧、话剧、歌剧、粤剧等,以侨批为载体表达华侨华人的家国情怀。
张国雄表示,在侨批的创造性转化中,江门的表现尤为突出,四个以侨批为题材的文艺作品中,有两个出自江门。此外,江门还将侨批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创新开辟侨批遗产研究新领域,打造“侨批中的党史”研究。
“侨批中的党史实际挖掘的是党的初心与海外侨胞的侨心,这是一种家国情怀的连接。目前‘侨批中的党史’项目使用的主要还是五邑地区的侨批资料,事实上在潮汕、梅州、福建的泉州、厦门的侨批中,同样蕴含党史的红色题材。”张国雄表示,“目前,江门‘侨批中的党史’项目中已形成了一定的经验,我认为项目可以上升成为广东省的项目,对各地的侨批进行进一步挖掘、丰富。”
此外,张国雄表示,除了现有的舞台剧形式以外,侨批还能尝试以小说、电视剧、电影、歌曲等形式进行表达,让老百姓能直接感受侨批这种文献性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