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首页 > 参事文史动态 > 文史工作动态

杨兴锋:江门应与时俱进,打出侨文化组合拳|聚焦大湾区文史论坛

9月25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文史论坛在中国著名侨乡江门市开幕。来自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等单位的近百名专家学者云集论坛,围绕“华侨文化与高水平开放”主题开展深入交流。

“江门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进一步提高‘做好新时代侨文章’重要意义的认识,打出一套‘组合拳’”。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南方日报社原社长杨兴锋对江门如何更好发挥侨文化资源优势给出建议。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南方日报社原社长杨兴锋。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南方日报社原社长杨兴锋。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华侨华人最大的特点是爱国爱乡,不论身处何地,都心念祖国。华侨文化的核心是家国情怀,“兴亡有责,况在国家”。作为中国侨都的江门,拥有巨大的华侨资源优势,其中包括华侨故事和华侨精神。杨兴锋介绍,新时代的侨情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侨务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华侨华人中的新生代及新一代移民。他们当中有不少人成为功成名就的科学家和企业家,但对祖国的根脉情结有所弱化。

杨兴锋建议,在这样的背景下,江门应树立大侨务观,创新侨务工作方式,进一步加强针对性,在办好世界江门青年大会、少年中国说等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华侨新生代和新一代移民以专业、行业为背景组建新的社团,采取走出去、请回来等有力措施增强其根脉情结,以老一代华侨的爱国爱乡精神激发其家国情怀,鼓励他们与江门相关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为落实科技强国、新型工业化等服务,真正实现侨都赋能。

“江门的华侨文化资源优势是无与伦比的,江门是中西文化融合之地和展示之地,可以说华侨文化资源是江门最大的优势。”杨兴锋说,开平碉楼与村落和侨批档案的申遗成功,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作出巨大贡献,“前店后厂”视频联播的实践,为开展国际传播创造成功范例。

江门应该怎样更好发挥侨文化资源优势,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杨兴锋建议,江门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进一步提高“做好新时代侨文章”重要意义的认识,打出一套“组合拳”:一是以五邑大学为基地,在海内外推出更多包括仓东遗产教育基地在内的高质量华侨文化遗产“双创”成果;二是以“五邑文化海外行”为品牌,举办“五邑文化节”,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三是以打造标志性工程为抓手,如争创国家级侨乡文化生态保护区、打造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文化示范区等,增强江门作为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展示地的内涵和形象;四是以侨为桥打造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共同体,实现立体化、智能化、多层次、多领域的传播,为中华文化走出去贡献江门方案、江门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