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南越列传》载,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卫尉路博德为伏波将军,出桂阳,下汇水;主爵都尉杨仆为楼船将军,出豫章,下横浦;故归义越侯二人为戈船、下厉将军,出零陵,或下离水,或抵苍梧;使驰义侯因巴蜀罪人,发兵夜郎,下牂柯江,咸会番禺”。《汉书·武帝纪》所载略同,只是更明确各路进军路线。其中路博德一军出桂阳(治今湖南郴州),越骑田岭后下湟水(一作汇水,即洭水,今连江);杨仆一军出豫章(治今江西南昌),沿豫章水(今赣江,上游为今章江)越横浦关而下浈水;戈船将军严出零陵(治今广西兴安北)下离水;下濑(即下厉)将军甲南下萌渚岭,沿贺江而达苍梧(治今广西梧州境,一言治今广东封开境);驰义侯一军发兵夜郎,下牂柯江(西江上游红水河支流北盘江,一言从黔东南沿刚柳江、融水、柳江达西江,牂柯也作牂牁)。五路进军路线,以牂柯江一道为新道。实际上,这条道路是在民间基础上发展而来。南越国都番禺有蜀枸酱,则从蜀地经夜郎由牂柯江而达番禺。“然南夷之端,见枸酱番禺,大夏杖、邛竹” ,应是西南蜀、夜郎与岭南交通发展的结果。用兵和民间交往,道路的修建和畅通十分重要,暂将此看作西汉的一次与南岭以及附近交通有关的事件。
两汉时,今西江有三道与中原相通。其一,灵渠道。因灵渠连接漓、湘两江,两汉又分别是珠江、长江支流,故从秦时起,这一交通孔道成为岭南通往中原最重要的道路之一。上述元鼎五年“归义越侯二人为戈船、下厉将军,出零陵,或下离水”,即此道。其二,临贺道(九嶷道)。此道从西江支流溯贺江而上,越过分水岭而达湘江支流潇水。九嶷因为舜陵早已闻名于世,汉时于此道置八县(贺江沿岸广信、临贺、富川、封阳四县,潇水沿岸谢沐、冯乘、营浦、泉陵四县),足见其地位重要,特别是岭南首府苍梧郡治所广信县(治今广西封开境,一言广西梧州境),位于今贺江与西江交汇处 ,西距漓水入西江口不远,地位重要。汉元鼎五年甲为下濑将军,下苍梧应走此道。其三,夜郎道(牂柯江道)。溯西江而上,或经今柳江,或经红水河(此水经岩溶地区,可能性不大),皆可达古夜郎所在地牂柯郡(治今贵州凯里境),夜郎与巴蜀有五尺道相通。《淮南子·人间训》言始皇征南越,“一军守镡成之岭”,镡成地当今湖南靖州境,其在柳江支流潭江沿岸,其当控夜郎道。汉使在南越国吃到蜀地出产枸酱,“多持窃出市夜郎” ,“南粤以财物役属夜郎” 。元鼎五年平南越,“使驰义侯因巴蜀罪人,发夜郎兵,下牂柯江,咸会番禺”,为其中五路大军之一。不过,夜郎道由于地经少数民族地区,山高水险,还是难与以上两道相比的。
而从北江而上,中原亦有三道可通。其一,桂阳道(湟水道)。从北江支流连江越过分水岭,沿湘江支流舂陵水或耒水。桂阳县(治今广东连州)地控南北,为交通要冲。汉元鼎五年平南越,遣伏波将军路博德出桂阳,下湟水,此应是主力所经,足见桂阳道的重要。建初八年(83年),郑弘“奏开零陵、桂阳峤道,于是夷通,至今遂为常路” 。此为交趾七郡贡献所开,此桂阳峤道应指连江道无疑,而零陵领道当以临贺道为宜。因零陵郡的灵渠为水道而非岭道。其二,六泷道(武水道)。此道虽不见于秦、西汉之时,但东汉建武初,卫翊为桂阳太守,桂阳郡南部含洭(今广东英德西北)、浈阳(治今广东英德东南)、曲江(治今广东韶关东南)三县,“去郡远者,或且千里”,卫飒“乃凿山通道五百余里,列亭传,置邮驿,于是役省劳息,奸吏杜绝” 。此道后成为南海郡贡献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腾阻险,死者断路”。和帝时(89-105年),接受临武县(治今湖南临武东)令唐羌之议而罢贡献之役 。灵帝熹平三年(174年),桂阳太守周憬又开凿武水六泷,“小溪乃平直,大道允通利,抱布贸丝,交易而至” 。此道不断修凿,其重要“可见一斑”。其三,横浦关道(浈水道)。此道由北江支流浈水而上,越横浦关,沿赣江支流章江而北上。《淮南子·人间训》载秦五军进攻越人,“一军守南野之界”,南野(今江西南康南)即在大庾岭北麓,其后汉元鼎五年,“楼船将军杨仆出豫章,下浈水”,即走此道。因此道北上距两汉都城长安、洛阳较远,两汉时期此道不如以上北江两道重要。
两汉时,西江、北江通中原六道,以灵渠道、临贺道、桂阳道、六泷道为要。长沙马王堆发现西汉长沙国南《地形图》和《驻兵图》,反映了汉初临贺、桂阳道的军事价值。 合浦县位于南流江入海口,北上越过鬼门关,沿北流江而下达西江,或向西沿牂柯道,或向东经漓江道、贺江道都不远。马援南下交趾就是经鬼门关道而达合浦。“鬼门关,十人九不还。”“有两石相对,其间阔三十步,俗号鬼门关。汉伏波将军马援讨林邑蛮,路由于此,立碑石龟尚在。昔时趋交趾,皆由此关,其南尤多瘴疠,出者罕得生还。” 虽多瘴疠,仍是从广信南下交趾最便捷和常使用的道路,而从合浦陆海向南,可直达交趾、九真、日南三郡。《汉书·地理志》所载从徐闻、合浦、日南障塞南下东南亚和南亚,合浦应与交趾有海上往来。建武十七年(41年),马援军至合浦,讨伐交趾征侧反叛,“遂缘海而进,随山刊道千余里”而达交趾浪泊 ,应是从陆上沿海而达的。合浦陆海都与其南的交趾等三郡相通,连通南北,交通位置十分重要,故陈玉龙以为合浦是当时两粤通交趾的咽喉。
东汉第一次修筑南岭交通是光武帝建武十五年(39年),卫飒任桂阳太守,桂阳郡南部含洭(治今广东英德西北)、浈阳(治今广东英德东南)、曲江(治今广东韶关东南)三县,“去郡远者,或且千里”,百姓“传役”甚苦。“飒乃凿山通道五百余里,列亭传,置邮驿” ,大大拓展了骑田岭以南北江流域与桂阳郡治郴县(治今湖南郴州)的南北交通。虽然南岭东部桂阳郡的局部交通有所改善,但两汉大部分时间内,岭南的政治、经济中心皆偏重于西部,故岭南西部从越城岭或萌渚岭的灵渠道或潇贺道仍为重要。而由于交阯(即交趾)二征的叛乱,东汉政府第二次修筑南岭交通。建武十六年(40年),交阯二征反,“光武乃诏长沙、合浦、交阯具车船,修道桥,通障溪,储粮谷”。后马援等“发长沙、桂阳、零陵、苍梧兵万余人讨之” 。当时修路凿渠应亦包括桂阳、零陵在内。《太平御览》引《郡国志》:“后汉伏波将军马援开湘水为渠六十里,穿度城,今城南流者,是因秦旧渎耳。” 时这里为零陵郡所辖,继秦以后东汉再修灵渠。今考古人员在兴安秦城遗址七里圩王城发掘时,发现城墙在东汉进行过二次加固。 桂江下游的唐马江县(治今广西昭平马江镇),“按《图经》云,‘其江是后汉伏波将军马援所开’”;北流县(治今广西北流)南的鬼门关,“汉伏波将军马援讨林邑蛮,路由于此,立碑,石龟尚在” 。则湘、桂(漓)江及北南流江应是所趋之道,沿途“修道桥,通障溪”。
经过前代的修筑,南岭附近的交通有所改善,但至东汉章帝永初以前,“旧交阯七郡贡献转运,皆从东冶泛海而至” 。建初八年(83年),郑弘“奏开零陵、桂阳峤道,于是夷道,至今遂为常路” 。《资治通鉴》胡三省注曰:“余据武帝遣路博德伐南越,出桂阳,下湟水,则旧有是路,弘特开之使夷通。” 郑弘建议把海道运送贡物变为陆路经由零陵、桂阳峤道运送。零陵、桂阳峤道,即越过南岭的交通道路。既作为贡道,还是应有所补修的,暂且把这次贡道改变看作是东汉第三次改修南岭交通道路。零陵、桂阳境的峤道,应是两郡境内主要大道,而经零陵郡峤道主要转送交阯及岭南西部各郡特产,桂阳郡峤道主要转送南海郡贡物。零陵郡峤道以灵渠道为要,桂阳郡峤道以湟水(连江)、临武为重。和帝(89—105年)时,“旧南海献龙眼、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腾阻险,死者断路。时临武长汝南唐羌,县接南海,乃上书陈状”。省罢水果珍馐之贡。 临武(治今湖南临武东)为贡道必经,不但接连江,经今广东连县星子镇北“荆楚古道”接临武 ,而且还可从溱水(今北江及上游武水)到达。东汉中后期,由桂阳郡到南海郡,就是经溱水上游的武水而达北江,此道“商旅所臻,自瀑亭至乎曲江,壹由此水” 。
东汉第四次治理南岭的道路,就是整治经由武水而达北江的水路。刻于东汉灵帝熹平三年(174年)武水昌乐泷上周君庙中的《神汉桂阳太守周府君功勋之纪铭》碑,是研究熹平初年桂阳太守周憬率众整治武水上游河道事实的重要碑刻。周憬“迺命良吏,(将帅、壮)夫,排颓磐石,投之(穷壑),(夷)高填下,凿截曲,(弼)水之邪性,顺导其经脉,断硍(溢)之(电)波,弱阳侯之汹涌。由是小溪乃平直,大道允通” 。这里至今号称“九泷十八滩”,当时治理水道可谓艰辛(参见图1“秦汉南岭交通示意图”)。
图1秦汉南岭交通示意图
秦汉南岭交通的开辟和发展,对大一统国家交通体系的完善起着重大作用,特别是对岭南连接内地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除岭南与中原、江南交通分别通过湘、赣等联系外,岭南入夜郎道、入蜀道和入交趾可以看作南岭交通的延伸。早在灭南越国之前的建元六年(前135年),南越人食蜀地枸酱,据说“独蜀出枸酱,多持窃出市夜郎。夜郎者,临牂牁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南越以财物役属夜郎”,交换而得枸酱。故“发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牁江”,而“道西北牂牁,牂牁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 。这样,巴蜀经夜郎达番禺的道路,从原来的民间商贸之路转为官方的道路。具体路线从蜀地经青衣江达青衣县(治今四川芦山县)、南安县(治今四川乐山县)、僰道县(治今四川宜宾县),进入唐蒙主持修筑的“南夷道”,即从僰道经南广县(治今四川高县、筠连县一带)、汾关山(今云南威信境)、平夷县(治今贵州毕节)、汉阳(治今贵州赫章、六枝一带),连接牂牁江(今北盘江上游),顺牂牁江(今红水河、西江)而下番禺。 有人也以今柳江及其上游指代牂牁江,但无论如何,入夜郎道和入蜀道在汉代已经发挥作用了,后来元鼎五年五路用兵岭南,其中就有牂牁江一道即是例证。而从南岭入交趾的道路更可以看作是南岭交通的延伸。从灵渠道、临贺道等道路南下西江,经西江支流北流江越鬼门关达南流江直至江口的合浦,由此陆海并行可以到达交趾郡,东汉初马援征伐征氏的叛乱就是沿此陆海两道而达的。 但“交趾七郡贡献,皆从涨海出入” 。而交趾郡的治所龙编(治今越南海兴省海阳附近)以及日南郡的卢容(治今越南平治天顺化)两港,仍以海上与番禺、合浦、徐闻等岭南港口近海航行为重。虽然海路艰险,然而较陆路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