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海南海外贸易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海南岛本身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当代海上交通的迅速发展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当时的地方志记载,海南岛其地“居海洲中”,“外匝大海,远接诸番”,“南则占城,西则真腊、交趾,东则千里长沙,万里石塘,北至雷州徐闻” 。正因为海南岛拥有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它在中国与其他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往中扮演着重要的中转站的角色。明代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数经海南岛,借此开通了途经海南岛直达东南亚一带的交通路线。他率领庞大的船队,或“由福州而往……又四十更平独猪之山” ,或“由漳州而往……又取铜鼓之山。又经独猪之山” 。“独猪之山”,又称独珠山、独洲山,即万宁县的大洲岛,“在州东南海洋中,风帆半日可到,峰势插天,周围五十里有田数亩,鸟兽蕃息,舟多湾泊” 。“铜鼓之山”即文昌城东六十里的铜鼓山,均是南海航行的必经之地。《东西洋考》的西洋针路,有一路由海南岛之琼州海峡赴交趾东京(泛指今越南北部一带),另一路则从海南东南之七洋洲(即海南岛东北七洲列岛附近的海面)、独珠山、铜鼓山至交趾洋(指海南岛和越南之间的海域)。 郑和主要就是沿后者经海南岛东岸下西洋的。七洲洋山,在文昌县“县东一百里大海中,峰连有七,一名七星山,茂林巢诸鸟,下出淡泉,航海者于此取水、采薪” 。可见,此处常有航者经过,并成为他们主要的补给站之一。20世纪70年代在西沙群岛发现了上万斤的铜钱,其中,大部分为“永乐通宝”,这是明朝郑和下西洋时所留下来的实物,可与古籍记载互为参证。 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提升了海南岛的海航地位,开辟了经海南东部达东南亚一带的交通路线,促使后来海南航运、航线的进一步发展,加强了与南洋各国的联系。由于海南“占城、暹罗诸番西南外峙,东北又与闽浙诸洋相通” ,因此,海南到内陆及海外他国,也存在其他更为发达的交通路线。据正德《琼台志》载,明朝从海南达于内陆各地及他国的“外路”包括:
“徐闻可半日,若达广州由里海行者,顺风五六日,大海放洋者三四日;福建则七八日;浙江则十三日;西至廉州二日;自儋州西行二日可达交趾万宁县,三日可抵断山云屯县,崖州南行二日接占城外番。”
时民间视海南岛距占城之近,谓:“去崖州南六百里即占城,每南风顺,闻占城鸡声如洪钟,自海外悠扬而至,其近若斯。” 而海南岛本身各地的交通,虽然已经开辟了陆路,且“东西俱有驿铺,昼夜通行”,但是“商贩安于便捷,未免由舟” 。正因如此,在海南对外形成了借道海南的交通中转路线,对内,除了与当时对外贸易相当繁盛的广州、福建、浙江等地形成固定路线外,海南沿岸地区的交通主要也是以海上航行为主。仅据《顺风相送》所载,明时有以下几种针路都必定经过七洲洋、独猪山和铜鼓山这几个地方的。
明代琼州对外贸易的港口,以正德年间编修的《琼台志》和万历年间编修的《琼州府志》两书中所记载的港口为例。正德年间,海南大小不一可泊舟的港口数量已经达到60多所,而到万历年间,海南港口从数量上或是分布上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如果分南北两大部分来看的话,那么相对来说,海南北部港口的发展显得更为稳定,从数量上看,琼山、澄迈、临高、文昌、会同、乐会以及儋州这几个重要的沿海城市的港口从36所发展到以后至少42所,几乎占了全部港口的2/3;从港口本身来看,则发展比较稳定,除了临高县新增的吕湾港、乌石港,文昌县废弃的焚楼港以及新增的郭浦港、长歧港有所变动之外,其他港口均稳定发展。南部的港口发展虽然从数量上看,总体港口减少了6所,但是却有很多港口都在沟通中国大陆与东南亚诸国上起着非常重要的补给站或寄泊处的作用,如崖州的望楼港、抱罗马港、毕潭港,陵水县的桐栖港等。
如果以居于最南端的崖州以及最北边的琼山两点画一直线将海南划分为东西两大区,则东岸和西岸的港口数量均在25所左右,其发展情况相当。而海南岛上重要的东西两路交通,主要也是各个港口之间的连接,其海路交通路线具体如下:
①东路:(从海口出发)半日至铺前港,半日至文昌青蓝头,一日至会同调懒港,半日至乐会博敖港,半日至万州连塘港,一日至南山李村港,一日半至崖州临川港。
②西路:(从海口出发)半日至澄迈东水港,又半日至临高博浦港,一日至儋州洋浦港,一日至昌化乌坭港,一日至感恩抱罗港,一日至崖之保平港,俱有港汊可泊舟。
从以上记载可见,明代,西路的港口发展情况相对来说比东路要稳定的多。位于东路的东北部的琼山县、文昌县以及东南部的崖州、陵水一带这两个地段的港口的发展情况相对来说也比较理想。但是从总体上看,西路港口的发展情况更为良好,这主要是因为番贡途经海南多于此停靠补给。海外番舶直接在西路港口停泊,这无疑更促进海南西路港口的发展。
海南岛的海外贸易特点是多种贸易方式并存,其中主要有贡舶贸易、海商私人贸易以及亦寇亦商贸易三种形式。在海禁严厉执行时期,贡舶贸易为主要的贸易方式,在海禁松弛时期,贡舶贸易则相对衰落,而海商私人贸易以及寇商贸易则成为主要的贸易方式。下面就根据这一特点来看明代海南海外贸易的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