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首页 > 问答知识库 > 参事

海上航船与沉船——广东红头船

清代广东海上丝路主要的航行船只为红头船。清代潮州下辖的澄海县是红头船的发祥地,对澄海人及澄籍侨胞来说,红头船既是苦涩的回味,又是美好的向往;既是万千赤子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桥梁,又是海内外潮人团结的纽带。红头船所展示的“团结、拼搏、拓展、创新”的时代内涵,对今天建设21世纪海上丝路有着重要的意义。

粤东潮州一直是“通洋总汇”对外贸易的重要地区。而澄海的樟林港,对外通商的红头船云集,可谓是红头船的故乡。由于清代初期对造船出海限制很严,手续麻烦,迁延时日,而且国内造船价格远比暹罗高。而当时广东人在暹罗造船方便条件较多,且是柚木骨架,柚木船板。因此,广东远洋红头船,大都是在暹罗(今泰国)建造的。雍正元年,朝廷规定广东商船船头及大桅上部漆红色,故称红头船。广东位于南方,南方属火,用色为赤,赤即红色,故船头用红油漆饰,青色钩字,当然,红色的船头能够趋吉避凶,这也是红头船兴盛的原因之一。

潮州的红头船,最初运暹罗大米,由于“获利甚微”,因此,潮州的华侨船主们就改运那些有利可图的货物。从南洋运回来的有象犀、珠宝等奇珍异物,犀角、肉桂等贵重药材,暹绸、胡椒香料、番藤等物产,只象征性地运载点大米以备查询。南洋的高级木料,如柚木、桑枝、铁梨木等,也作为“压再物”而运进来。由潮州运往南洋的潮产有陶瓷品、潮绣、雕刻、蒜头、麻皮、菜籽等,还有从北方转来的人参、鹿茸、兽皮、丝绸等。这些货物,在南洋各地很受欢迎,获利丰厚。因此,潮州的红头船运输业很快蓬勃发展起来。红头船给当地百姓带来福祉,故有民谣言:“泮船到,猪母生,鸟仔豆,缠上棚。洋船沉,猪母眩,鸟仔豆,生枯蝇。”这首民谣反映了红头船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道出了樟林先辈对海运事业的希望。

红头船除了由富商巨贾独资拥有外,也有合资经营的,由一人牵头,招人合股,集资造船,船首不支薪水,仅在全船贸易收入中抽佣金百分之三十左右,其他人员待遇按职别而定,基本上是资本和劳务的合营。经营洋船获利丰厚。红头船的出航,是结伴而行的,这是因为当时闽粤沿海常有海盗活动。近日在“南澳1号”与海上陶瓷之路学术研讨会上,由中国社科院博士后陈景熙,学者陈孝彻,以及收藏者丁烁三人向大会递交了学术论文《红头船主“分关”考:红头船运营与家族制度维系》。作者认为,清代嘉庆年间是红头船的全盛时期,这份嘉庆十六年九月十九日的契约是目前为止发现的唯一存世的红头船契约。这份契约,也是红头船船主家族采用股份制运营模式的见证。此契约表明,红头船船主家族在不可避免地分家析产的同时,确保了家族财产的相对集中,期望子孙受惠,恢宏世业,不仅以股份制的运营模式维持并发展红头船的运销业务,也在利益均沾的前提下,维系了家族制度。

1971—1972年,在樟林港遗址附近的南洲和和洲河床,先后出土两艘双桅红头船。其中一艘长39米,5层。另一艘残长为28米,船舷旁刻有“广东省潮州府领口双桅一百四十五号蔡万利商船”。据考证,这两艘船系清代樟林古港远航船只。1980年4月5日和26日,新加坡邮政厅发行了一套“早期船只历史”的普通邮票,其中有一枚面值1分的图案是“广东省红头船”。泰国澄海樟(林)东(陇)区联谊会将红头船作为会徽的图案。为了纪念红头船在中泰两国友好关系史上不朽的历史功勋,曼谷王朝拉玛三世制作了1台红砂船模型存放在岩尼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