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首页 > 问答知识库 > 文史

广州人的口头禅,竟然有那么多来自粤剧?

粤语作为广东地区的一大方言

流传广泛

很多粤语影视剧、流行歌曲

成为经典流传世界

甚至不少外国人都能随口说上几句粤语

如果你对这门独具魅力的语言感兴趣

会发现广东人平时常说的

“河车”“爆肚”“爆棚”

“顶栊”“耍花枪”

等等俚语

都无法从字面意思理解其本意

让人摸不着头脑

其实

如果接触并了解过粤剧

就会发现很多广东人的俚语口头禅

便是来自其中


粤剧,是广泛流传于广东、广西、香港、澳门等粤语地区的剧种,早期又称广府戏、广东大戏。明末清初,弋阳腔、昆腔随往来频繁的外地戏班,传入广东,逐渐以“梆黄”为基本曲调,兼收高腔、昆腔及广东民间乐曲和时调,形成了用“戏棚官话”演唱的粤剧。

早期的粤剧戏班,主要是乘坐红船穿梭在珠三角地区,到各乡演出,红船因此成为粤剧的代表符号,粤剧艺人也被称作“红船子弟”。


最早的粤剧同业组织“琼花会馆”,创立在佛山。清咸丰年间,粤剧一度遭禁,琼花会馆被毁。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八和会馆在广州建成,粤剧获得了重新发展的机会。

广州八和会馆

广州八和会馆

1912年后,粤剧演出基本上已改用广州方言,也由此衍生出很多粤语方言俚语来。比如前文说的“河车”,源于粤曲“工尺谱”中乐器调音准的两个音,被粤语念成“河车”,意为合适,正好的意思。“爆肚”则是因早年的粤剧演出大多没有剧本,演员或主持人临场即兴创作表演而产生的行话。

而“爆棚”则源于过去的粤剧团下乡巡演时,当地条件有限,便临时以竹木搭建戏棚。往往看戏的人非常多,戏棚好像都要被挤爆了。后来引申为某些活动非常受欢迎,卖座、爆满等意思。“顶栊”也是因早期南方的戏院,入口处以木趟栊做门,观戏的人太多导致顶住门口木趟栊,实在是再挤不进人了,有“充其量”或“最尽”的意思。

佛山琼花会馆版画

佛山琼花会馆版画

而“耍花枪”这个词,最早源于粤剧中的武打场面,最经典莫过于《薛丁山征西》中薛丁山初见樊梨花的武打戏,两人虽身处不同阵营却互有好感,在战场上双方花枪耍得眼花缭乱,却根本没有碰到对方半点。所以,“耍花枪”就被引申为情侣之间的打情骂俏、眉目传情。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俚语如:撞板、大龙凤、六国大封相、梅香、下栏等等,均是出自于粤剧。

粤剧《刁蛮公主戆驸马》

粤剧《刁蛮公主戆驸马》

粤剧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当你仔细观察伴奏的乐队,会发现乐器五花八门,中西合璧,既有二胡、扬琴等传统的民俗乐器,也有萨克斯、提琴等西洋乐器,合奏时竟也是和谐悠扬,曲调动听,让你在感慨广东人的智慧之余,也充分体会到了“包容并蓄”的广东精神。

八和会馆内伴奏乐队

八和会馆内伴奏乐队

粤剧的音调高亢激昂,富于变化,优美动听,即使你听不懂粤语,也会被舞台上演员那优美灵动的唱腔身段所折服。

而粤剧舞台的武打动作有意识地吸收了地方武术洪拳、咏春拳、蔡李佛拳等拳种的招式、套路,使得粤剧的“武功戏”更是显得勇武刚烈,气势如虹。

粤剧武功戏排练

粤剧武功戏排练

粤剧演员表演

粤剧演员表演

粤剧演员的妆容也非常吸引人。粤剧习惯将演员的面部化妆称为“妆身”,主要学习于京剧的化妆方法,但粤剧妆容更趋务简练时尚,色彩浓艳,表演时眼波流转,顾盼生辉。

粤剧演员后台化妆

粤剧演员后台化妆

粤剧演员表演

粤剧演员表演

粤剧的戏服,以广绣工艺制作而成,戏服精致华美,光彩夺目。当粤剧演员登台亮相时,身上华丽的戏服便在第一时间引起观众的注意,带来极佳的视觉效果。杨掌生的《梦华琐簿》道:“其服饰豪侈,每登台金翠迷离,如七宝楼台,令人不可逼视”,即使是京剧,也“无其华靡”。

粤剧演员表演

粤剧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众多优秀剧目,如《帝女花》《紫钗记》《牡丹亭惊梦》《双仙拜月亭》等众多精彩绝伦的优秀剧目,脍炙人口,广为传唱。同时也涌现出薛觉先、马师曾、红线女等一大批享誉南北的表演艺术家。

粤剧表演艺术家:薛觉先

粤剧表演艺术家:薛觉先

粤剧表演艺术家:马师曾

粤剧表演艺术家:马师曾

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

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

荡涤百余年的时光

粤剧用独特的语言

将喜怒哀乐琢于格律梆黄

将千古忠孝节义融入唱念做打

将人世图景谱入九声词调

凤冠华服上

绣着人间沧桑

粤剧作为岭南文化的瑰宝

曾被周恩来誉为“南国红豆”

粤剧也因其广泛的影响力

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桥梁

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一代代粤剧人的接续传承下

优美婉转的粤剧

为岭南文化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出品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