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首页 > 参事馆员风采 > 书画欣赏

承容庚之风“接力”捐赠,梁世雄捐赠作品展在京开幕

12月12日,“河山在望——梁世雄捐赠作品展”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对外开展。

该展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讲述梁世雄先生不同时期的艺术创作,既有关注现实、紧贴时代、与家国共振的主题创作,又有写实与写意并重、清新与雄强兼融的山水画。

主办方表示,梁世雄先生不求回报地捐赠个人作品、个人珍藏的慷慨之举,反映了他对祖国文化事业鼎力支持、无私无我的大义大爱和高尚的家国情怀。

百余件作品展出

展现梁老以画笔为河山立传

1933年生于广东南海的梁世雄,是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重要画家。

他师承岭南画派大师关山月、黎雄才,并得其岳父——古文字学家容庚先生教诲,在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方面都卓有建树;作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画系原主任,任教四十余年间,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美术中坚人才。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以中国人物画为主进行创作,到20世纪70年代后转入山水画,梁世雄的艺术从起步到发展,直到渐入佳境,正是新中国从百废待兴,到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再到改革开放大变革的时期。因此,他的绘画和时代脉搏同步,在其绘画中,既能看到其艺术的嬗变历程,更能看到时代演进的步伐。

“这些包含创作激情的艺术佳构,不仅丰富了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更为我们了解一个时代,记录国家前进的痕迹提供了重要的物证。”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介绍,此次展览呈现的近百件梁世雄作品,是其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部分精品,大抵可反映其较为完整的艺术演变历程。

此次展览共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万里幅员家国颂”展现了梁世雄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艺术道路;第二单元“更揽山川入壮怀”展现了梁世雄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后的艺术创作;第三单元“化私为公润万家”讲述了梁世雄先生无私捐赠的慷慨之举。

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展人魏娜介绍,展厅主基调运用了红色和绿色,因为红色更符合当时新中国成立,人民热情澎湃投入建设的氛围,绿色则更契合梁世雄先生20世纪80年代后大部分山水画作品的气质。

跋山涉水深入生活

“新国画”“新山水”创作南北兼容

在第一单元“万里幅员家国颂”中,展出了梁世雄先生在特定时代下的主题性美术创作。这一时期,他吸收了新兴的现实主义“新国画”创作手法,贴近生活,足迹遍及高原牧场、海疆边陲、革命老区、乡村沃野和建设工地。作品纪实速写与艺术创作兼具,再现了他从采风到创作全过程。

向海洋宣战(创作草图) 22X39.5cm 1960年

向海洋宣战(创作草图) 22X39.5cm 1960年

1997年,梁世雄参加由关山月担任组长的广东国画创作组,为毛主席纪念堂进行主题创作,与陈洞庭、蔡迪支、林丰俗、陈章绩合作创作《农讲所颂》等。此次展出的重点作品《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画稿)》便为当时的创作画稿。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画稿)80X159cm 1977年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画稿)80X159cm 1977年

进入20世纪80年代,梁世雄的创作重心逐渐转向山水画领域。他不断深入生活,跋山涉水,饱览河山新貌:青藏高原、南海之滨、大漠胡杨、黄山胜境、长江三峡、峨眉、珠江之乡、江南烟雨、湘西风情、澳门和台湾风光……梁世雄的写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其作品也展现出新中国美术中“新山水”的重要特征,注重笔墨语言的精到,重视对生活素材的提炼,更重视艺术探索和创新精神。

西藏人物速写 26.5X18cm

西藏人物速写 26.5X18cm

布达拉宫30X40.2cm 1965年

布达拉宫30X40.2cm 1965年

魏娜介绍,梁世雄的画法“南北兼容”,笔墨苍劲有力。其女梁欣表示,梁世雄特别爱树,特别是桦树、松树、胡杨,尤爱其坚韧的精神。此次第二单元“更揽山川入壮怀”展出的画作中,便有不少树木题材的作品。

台湾太鲁阁激流180×392cm 2002年

台湾太鲁阁激流180×392cm 2002年

其中,创作于2012年的《雄风岁月》高2米,长8米,是779幅捐赠作品中最大的一幅。画面中,胡杨林昂扬向上,迸发出浓烈的生机,一轮红日斜挂枝头,对比鲜明。

雄风岁月 180X800cm 2012年

雄风岁月 180X800cm 2012年

2003年,梁世雄随广东省美术家协会采风团赴新疆采风,归来后创作了多幅胡杨题材的作品,《雄风岁月》便是其中之一。他曾回忆:“整个团年纪最大是我了,两部吉普,开了一天,那个路,第一次到那,天都快黑了,我冲进去,我就看得很激动啊,所以我画了一张从日出到月亮出的《雄风岁月》,就是这样构思的。”构思了2年,他创作出这幅比较满意的画作,还专门为作品题跋。

“梁先生说过,一定要写生,一定要看到真实的东西。”魏娜说,这使得梁世雄的一系列经典作品,写实与写意并重,清新与雄强兼容,心灵感悟与写生技巧得到统一,显示出笔墨语言与艺术创新方面的独特风貌。

遵义(画稿)42X74cm 1977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遵义(画稿)42X74cm 1977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700余件捐赠作品入国博

“化私为公润万家”

除了将自己创作的700余件作品、笔记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外,梁世雄还同时将其个人珍藏的著名学者容庚教授、著名艺术家高剑父、关山月等人的作品慷慨捐赠给国家。

在此次展览中,容庚先生1976年创作的《篆书五言联》和梁世雄先生1984年创作的《文心雕龙·神思》并排展出。“梁世雄先生的作品,承袭了容老先生的一些理念,我们把两幅作品相对应,希望给到观众更直观的感受。”魏娜介绍。

容庚先生1976年创作的《篆书五言联》: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受访者供图。

容庚先生1976年创作的《篆书五言联》: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受访者供图。

“我的父亲容庚是一位爱国学者,在山河破碎、民族危亡之际,以一介布衣之身,为国家保存了大量的文物,又在和平年代将毕生的收藏捐献给了国家。他的言传身教,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榜样,让我们铭记在心。”容庚之女、梁世雄夫人容璞动情地讲述了家族几代人接力“捐赠”的故事。“我先生认为,是党和国家培养了他,他应该将自己为人民而创作的艺术捐献给国家。我俩今年都已年过九旬,共同见证了祖国从积贫积弱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我们从内心为祖国的伟大复兴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容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