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曾嵘、罗少珍伉俪向东莞市博物馆捐赠了44件/套藏品,其中包括10件/套曾嵘绘画作品、1件/套曾嵘书法作品、1件曾嵘设计的铜质胸章、32件/套与曾嵘相关的文献资料。
曾嵘、罗少珍伉俪捐赠现场
曾嵘师从岭南画派艺术大师黎葛民,是岭南画派第三代传人,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广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州岭南书画院副院长。2024年3月,曾嵘的“大红袍”出版。“大红袍”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中国当代名家画集》两套大型系列画集的雅称,现已成为美术出版界大型系列画集出版的一个里程碑和艺术标杆,被誉为“画坛史册”。2022年度《中国现当代名家画集》全国共有5位艺术家入选,曾嵘便是其中一位。
曾嵘的“大红袍”
曾嵘捐赠给东莞市博物馆的“大红袍”签名
本次捐赠的作品中,《等闲识得东风面》绘画作品便是收录于“大红袍”164页的精品画作。东莞市博物馆表示,曾嵘、罗少珍捐赠的书画作品里不乏精品,是对博物馆现代岭南书画收藏的有力补充,丰富了馆藏书画资源。
《等闲识得东风面》
从学术顾问变身捐赠人,出于一份由来已久的感情
今年71岁的曾嵘,从事艺术近60年。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广州人,曾嵘为何决定将自己的画作捐赠给东莞市博物馆?
曾嵘回忆道,20多年前,他早已是岭南画院的常客。岭南画院名誉院长黄泽森是他的艺术知音,经常邀请他到东莞创作,两人合作大画,颇为愉快。2000年,曾嵘花鸟作品曾在岭南美术馆展出,得到东莞文联和岭南画院的大力支持,“20多年都保持联系,这次捐赠,是出于一种由来已久的感情。”
“莫以小善而不为。”2023年开始,由于过分操劳,曾嵘曾因骨折和心脏病多次入院。更好传承艺术是他心中所愿,他觉得做人应不愧天地,不枉此生,把握今天。
曾嵘、罗少珍伉俪捐赠现场
以往,曾嵘的作品被各地收藏家青睐,大多作为民间收藏。作为画者,出于对画作更好保存的考虑,他如今更倾向于捐赠给博物馆。于是,曾嵘夫妇商量,要以恩师黎葛民教授为榜样,捐赠一批作品给博物馆收藏。
选中东莞市博物馆,除了这份“由来已久”的感情,还有一件让他难忘的小事。
作为董丹东的生前好友,曾嵘曾以学术顾问的身份参与了东莞市博物馆“董丹东藏品保护研究与展示利用”项目全过程。
曾嵘在东莞市博物馆参加“董丹东生平与艺术”学术研讨会
2021年至2023年,东莞市博物馆先后两次收到董丹东家属的藏品捐赠,藏品为董丹东的版画、国画、证件、手稿、书信等共计693件/套。围绕藏品,博物馆开展了“董丹东藏品保护研究与展示利用”项目,推出全国首个全面系统梳理、研究、展示董丹东人生和艺术的原创展览“见证岁月 砥砺丹心——董丹东捐赠作品特展”,展示和传播了董丹东书画艺术和精神内涵;出版了《见证岁月 砥砺丹心——董丹东生平与艺术研究》一书。项目得到文博界、美术界、媒体界广泛关注和认可,成为业内对捐赠藏品保护利用的典型案例。
在书中,曾嵘曾发表了《高德大年 艺术长青——老艺术家董丹东其人其艺》一文。
《高德大年 艺术长青——老艺术家董丹东其人其艺》一文
目睹东莞市博物馆从藏品保护修复、学术研究、展览策划、教育活动、宣传推广、学术研讨到编辑出版书籍等多方面,开展好友的藏品保护研究工作,曾嵘觉得这里是作品的好归宿。于是便促成这一次的藏品捐赠。
曾嵘还表示,董丹东捐赠作品特展让夫妇二人看到了艺术家在博物馆的地位,东莞市博物馆目前虽然是老馆,但展厅宽敞明亮、展品安放得体,展览设计美观、氛围良好,展品陈设规范得体,体现了策展团队的有良好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准,副馆长曲庆玲有丰富的文化修养,且客气热情、待人莞尔,令人满意。
曾嵘、罗少珍伉俪参观“见证岁月 砥砺丹心——董丹东捐赠作品特展”
在岭南画派创作中融入北方画派风格
曾嵘师从岭南画派艺术大师黎葛民先生学画,先在传统国画里打下扎实的功夫后,再因工作需要,接触西画大型的桥梁建筑美术设计创作。他成功绘制了广东九座大桥的美术设计作品(其中东莞的万江大桥就是他绘制的),获得全国“自学成才奖”。之后,他又到广州美术学院和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深造中国画艺术。
曾嵘的作品能将本土撞水撞粉的岭南画派创作融入大刀阔斧的北方画派风格。在他画里,既有南方画色调的温润,又有北方画笔墨的豪放。在绘制大型的山水长卷中,他会将西画的透视法和国画的散点透视灵活运用,让建筑物和崇山峻岭更加立体。
“我是岭南人,却愿意为中国画艺术打破地域的局限。”他曾说,自己沿着唐诗宋词的千古风韵去行万里路,去采风写生、规划创作,寻找能引起观众共鸣的场景入画。同时,他在画面侧重中国画的笔墨与线条,让物象更具张力。
近年来,他在黄河重大题材的研究和创作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次捐赠中也有他创作的黄河题材作品《黄河千古》。他善于用粗犷的笔墨书写黄河的磅磗气势,得到中国著名评论家邵大箴、范迪安、满维起和陈金章的高度评价。
《黄河千古》
本次捐赠的10件/套画作在风格上是一致的。《南粤苍茫》《嘉树连天》写的都是岭南风貌,基本上都是水墨结构。《南粤苍茫》画出白云山上五层楼的一抹曙红,让春色跃然纸上;《嘉树连天》里,笔触层层递进,前面写实、渐渐虚之。红棉树壮美伟岸,互相呼应,令人舒畅,表达了曾嵘对岭南深厚的感情。
据悉,接下来,东莞市博物馆将对该批捐赠藏品登记建账、保护研究,并计划把部分藏品补充进新馆专题展览。
《南粤苍茫》
《嘉树连天》
近年来,东莞市博物馆对文物工作的专业性、对文物藏品的重视、对捐赠者的尊重,不仅得到了业内专家和同行的认可,也获得了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佛山等大湾区广大群众的关注和支持。
近年的藏品捐赠者中,粤港澳大湾区热心民众的捐赠越来越多,仅2023年至今,来自广州、深圳、佛山、香港、澳门等大湾区捐赠者共12位,捐赠藏品达1057件/套计3229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