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首页 > 参事馆员风采 > 著书立说

馆员田丰:《哲学、文化与时代》——论文化竞争力(一)

内容提要:文化竞争是国际竞争的新态势,全球化时代是文化创新和文化竞争的时代;文化竞争力是人的本质力量,是在生产实践和社会交往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化生产力是文化竞争力的基础,造就全面发展的“文化人”是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根本任务;文化创造力是文化竞争力的核心,文化创造力源于实践的能力性和思维能动性;文化持续力是文化竞争力的源泉,它在传统的继承和创新中获得独特性和延续性,把文化与综合国力紧密结合起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文化竞争力全球化文化生产力文化创造力文化持续力

马克思主义高度重视文化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充分肯定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巨大能动作用,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把文化与综合国力紧密联系起来,高度评价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时代发展新趋势的新判断和新认识,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新概括和新发展。


一、文化竞争是国际竞争的新态势,

全球化时代是文化创新和文化竞争的时代

当今时代最显著的特征莫过于全球化。20世纪以来,不管人们是举起双臂欢呼它,还是恐惧地诅咒它,全球化的浪潮正在以加速度从西方向东方,从现代化中心地区向边缘地区席卷而来,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也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随着参与主体的扩大和互动,以及随着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全球化正在从特殊趋向一般,从单向趋向双向,从单极趋向多极,从经济层面向政治、文化层面深入。尽管文化全球化这个概念还引起异议,但文化全球化的客观现象却是毋庸质疑的,文化整合和文化竞争的并存和互动构成了文化全球化发展的动力和主线,文化全球化在引发了无数的文化矛盾、文化冲突的同时,也推动着文明的融合,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可以说,不从文化的高度研究全球化,就不能总体把握全球化的本质特征、历史进程和发展趋势,不联系全球化去研究文化问题,就不能科学说明文化的时代意义和历史使命。

文化竞争是国际竞争的新的发展态势。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竞争正在从军事——经济——科技——文化领域演进,发达国家也从谋求军事霸权、经济霸权到谋求文化霸权,这种变化是世界经济从工业时代向知识经济转型的必然现象。美国学者Michacle E. Porter、Jrffery D. Dachs和John W. Mcarthar把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为4个阶段:在低收入水平时,属于“要素驱动”阶段,增长主要依赖于土地、非熟练劳动力、初级产品;在低收入向中等收入水平过渡时,开始进入“投资驱动”阶段,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本投资,包括对基础设施的大量投资和吸引外资;在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水平过渡时,开始进入“技术驱动”阶段,增长主要依赖于投入,开始从技术进口经济向技术生产经济转变;在高收入阶段,属于“创新驱动”阶段,主要依赖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包括很高的社会教育水平以及迅速向新技术转移的能力。①第四阶段与前三个阶段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的文化意义和主体意义,创新是一种文化知识、文化价值以及思维方式、心理结构的革命性飞跃,是人的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的本能特征的充分发挥,从要素竞争、资本竞争、技术竞争到创新能力的竞争,体现了全球化、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也体现了人类从经济人、社会人向文化人演进的历史进程。

文化竞争首先是文化产业竞争。文化产业是文化的生产、交换、消费进入市场体系,由市场调节的产物,包括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产业,经济管理部门把文化产业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借助于信息技术网络的全球化,文化产业的浪潮从美国、欧洲向全世界迅速推进,凭借高科技、知识含量高和利润高的优势,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文化贸易已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领域,许多国家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战略举措和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新的增长点。

文化产业竞争的背后是文化价值的竞争。文化价值观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支撑点,因而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源泉,同时也是国家、民族、企业之间竞争的合理性根据。美国谋求全球霸权,实质是企图让世界认同其文化价值观。战略利益和文化价值观的高度结合是贯穿美国外交的主线,文化价值观是美国外交中的永恒主题及富有战略价值的核心变量之一。美国的这种外交战略和竞争战略源于“使命观”。它发轫于清教徒的宗教信仰和欧洲的启蒙运动,根植于美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发展历史。美国从立国之日起,就把自己当作“后欧洲社会——一个以民主、自由和社会正义为光辉榜样而站立在旧世界面前的新世界”②。认为自己不仅是一个新世界,而且是新世界的代表。长期以来,特别是战后,美国外交带有价值观化的显著特征。当前全球文化价值的竞争突出地表现在东方文化价值观与西方文化价值观的竞争和冲突。亚洲特别是东亚、东南亚地区和国家几十年来快速发展,除了善于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等因素外,人们发现东方价值如重整体、重伦理、重节俭等观念是一个重要的动力源。西方国家一些人由此把亚洲价值看作是“亚洲奇迹”的文化基础。但是在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风暴后,人们开始反思亚洲价值的内在不足,认为这是导致金融风暴的深层次原因之一。不仅东西方之间存在价值差异和竞争,即使是东方国家之间和西方国家之间也存在着价值差异和竞争,如美国和“老欧洲”之间由于历史和伊拉克战争等现实因素,这种差异、冲突和竞争表面化和扩大化了。可见,全球化时代的经济竞争,贯穿了谁家文化价值观更适应于现代化进程,更能激发民族意志,更能取得世界主导地位的竞争的过程。文化价值的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既可能促进交流和融合,又可能引发竞争和冲突。不从经济、政治、军事竞争的现象深入把握文化竞争的底蕴,不把握文化竞争各种复杂的形式和发展的走向,我们就难以合理地解释、说明当代人类经济、政治、精神生活中的种种困惑和矛盾。科学的使命就是要把握文化竞争的时代要求、发展趋势和一般规律,为自觉地参与全球化,大力提升国家、地区、企业综合竞争力提供理论支撑和知识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