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首页 > 参事馆员风采 > 著书立说

馆员田丰:实现文化自觉 全面提升岭南文化竞争力(三)

三、实现文化自觉,提升文化竞争力,必须立足实践,着眼于发展,着眼于人的需要,解放思想,尊重规律,以文化创新推进岭南文化的全面转型

党的十六大高度评价了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日益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作用日益突出。明确提出了文化创新的重大任务,指出必须立足实践,着眼前沿,把发扬民族优秀传统与吸取各民族的长处结合起来,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围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着眼于发展、着眼于人的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一切妨碍发展和创新的思想障碍,以文化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文化全面转型,是提升岭南文化竞争力的基本途径。

以文化价值的创新为核心带动结构创新和体制创新

1、 塑造与现代化相适应的文化价值。

文化价值体系或文化精神是一个民族(地区)文化的内核,是文化结构或体制的根据。文化结构、文化体制是文化价值的表现和外化,反过来又给予文化价值的转型以及经济、政治、社会 人的现代化极大的能动作用。文化的全面转型要以文化价值的转型为核心带动结构转型和体制转型。岭南文化的价值体系,从全球化进程中人类文化演化的大趋势以及实现现代化特别是人的现代化的要求看,具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需要我们进行价值体系的重构。就是要整合出“善”与 “真”交融,“义”与“利”并举,“整体”与“个体”互动,“德治”与"法治”结合的文化价值系统,以形成既有浓厚人文传统又有科学理性的精神,既有个人自由发展又有社会整体合力,既充盈勃勃生机又保持协调稳定的社会文化氛围。

2、 完善多功能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结构。

根据广东现代化建设的新特点和人们精神生活的新要求,岭南文化结构的完善要体现如下特点:

——功能综合化。经济文化日益一体化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要大力推动经济文化化和文化 经济化。应在继续发挥文化的娱乐功能的同时,调整结构,加强高层次文化建设,更多地发挥文化的思维、知识、审美等功能。这样的文化结构,将为人们提供更广阔的选择空间。

——形态多样化。以群众性创建精神文明活动为龙头,广泛地开展社团文化、社区文化、行 业文化、企业文化、乡村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等各种群众文化活动,形成多层次的群众文化网络。为了改变文化高低层次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还要在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化的同时大力扶持精英文化的发展,保护好历史文化资源,推进专业文化建设,大力发展高雅理性文化。

——所有制多元化。要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和推动集体、个体、外资、合资等 各种经济成份一齐办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扩大文化投资中非国有制的成份,这不仅有利于增强文化发展的经济实力,而且有利于扩大政治民主和舆论民主。

3、完善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的文化管理体制。

坚定不移地推进文化民主。创造是文化的本质,而只有在民主氛围中,才谈得上真正的文化创造。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以人为本,以立为本。适应当今社会主体利益多元化,价值取向多维度的现实状况,营造一个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指导下多元文化、多层文化共存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活泼的局面和机制。

完善文化管理法规。当前,文化建设中人治成份仍很重,要适应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推动文化管理从人治向法治的根本转型。要使文化立法系统化。改变我国文化立法总体上呈滞后状态,使文化生产、流通和消费都有法可依。要使文化立法具体化,权威化。各种文化法规应由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颁布实施。严格执法,彻底改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

改革现行文化领导体制。政府对文化要从直接管理和微观办文化转变为宏观的规划、指导、 协调,把较多的行政手段转变为较多的经济、法律手段,把主要精力用于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综合分析社会上各种文化思潮及其影响;制定文化发展战略、文化管理的经济政策和法律;协调社会各部门、各团体的文化建设活动;培养文化建设和文化管理的各类人才;提高文化管理队伍的素质问题上。

正确处理文化转型中的诸关系

1、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

传统文化不是简单地涵盖过去的存在,而且以文化传统的方式存在于当代,必然与现代文化共存。现代文化作为新生事物,必然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这就产生了传统与现代的一系列冲突。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这种既依存又对立的关系需要我们在新的层次上确立二者双向互动的关系。迫切需要我们化解二者之间的紧张关系,并在二者兼容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建设性的互动关系格局。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应该“以传统批判现代化,以现代化批判传统”,即借鉴传统 文化,观照、改善、深化现代文化,治疗今日文化所患的若干“现代病”,又以现代意识扬弃传统,发展传统文化中富于生命活力的部分,创造传统所缺乏而又为现代生活所必需的新成分。只有这样才能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得益彰,富有生机地共存共荣。

2、 主流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我国现阶段的文化就其核心和主体而言,应该而且必须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文 化,它在思想文化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 与此同时,我国当前思想文化也呈现着多元文化共存的格局。面对全球化时代各种文化大交流、 大融合的潮流,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海纳百川的心态,从文化的开放兼容的本质上正确对待各种文化观念,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强求思想和文化的一律,追求那种单一的纯粹的文化体系。我们必须正视、承认文化多元化的现实,理解和容许社会成员在理想、信仰、人生观、价值观、道 德观、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的多样化,使主流文化、主旋律文化与多元文化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形成以主流文化、主旋律文化为中心的、丰富多彩的“和而不同”的社会文化系统。

3、 理性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

大众文化是现代工业社会背景之下所产生的、与市场经济和商品社会相适应的一种市民文 化。通俗的大众文化有助于促进文化的多元化、民主化、普及化和平民化的进程;具有抚慰功能 和寓教于乐的功能,同时它也是一种缺乏严格意义上的美学价值的商业文化,存在着盲目性、自发性和过于商品化倾向,缺乏真正的文化个性与创造性。理性文化作为知识型文化或者知识分子文化的主要表现形态,是新知识、新观念、新方法的创造主体,它在当代中国社会占有十分重要而突出的位置。无论是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社会的全面进步、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还是精神文 明建设、大众文化素质的提升,都离不开理性文化的知识支撑和观念指导。在社会现代化和文化进步的进程中理性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与冲突。但也存在相互依存与衬托、相辅相成的关系,要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

4、 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

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是社会整体文化的两个重要侧面。世界现代化进程的经验已经证明,科学技术是推动工业化、现代化进程,进而推动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迈进的主导力量。我国我省的工业化的任务仍未完成,人的素质仍迫切有待提高,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倡导科学精神。但科学技术不是万能的,它不能解决人类发展进步的一切问题,尤其是精神领域的问题。因此必须积极弘扬人文精神,唤醒人们超越对金钱、物质的狭隘视野和偏执心态,引导大众去追求更为全面的、科学的人生价值和高尚的道德理想,拓展丰富的人生内涵;促进经济、社会、人、环境的 协调、持续发展。因此,实现社会全面进步,要求把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总而言之,按照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方向构建起来的岭南文化,将既是现代的,同时又是浸润着历史传统中全部精华成份的;既是大众的,同时又是体现人类文化思潮的方向的;既是科学的,同时又是给予人慰藉、激情和希望的文化。这种文化反映了全球化的发展规律和前进 方向,它必定以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宽广的世界情怀汇集到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21世纪人类文化的全面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