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提升广东文化软实力的理论进路
(一)坚持以人为本是提升广东文化软实力的根本要求
任何文化的竞争力、感召力皆取决于其性质。文化是人所特有的 , 没有离开人的文化, 也没有离开文化的人, 文化集中体现了人的社会主体性和劳动创造性。因而, 只有坚持以人为本, 使文化发展充分体现人的本质, 实现人的自由幸福和全面发展, 才能获得旺盛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改革开放以来, 广东始终不渝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一心一意谋发展, 聚精会神搞建设, 取得了先行一步、快速发展的辉煌成就, 实现了从沿海落后省份向全国经济总量第一省份的飞跃。在这个过程中, 文化建设也被摆上重要战略地位, 文化投入与时俱增。然而, 由于长期受“文化服从论 ”和 “文化工具论 ”的思维束缚, 广东文化发展仍然与科学发展的要求不适应。不论是地区发展评价体系或是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 不论是全省战略定位还是整体资源投入, “只见物、不见人”的观念和做法普遍存在。文化建设仍然运行在“以经济为本 ”或 “唯经济中心”的轨道上, 文化工作仍然局限于 “文化搭台, 经济唱戏 ”的狭窄视野中。破除传统发展观念, 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 是提高广东文化软实力的首要前提。
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 要求总体发展战略上实现从经济广东向人文广东的转型。“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曾是特区精神、广东精神的代表 , 它体现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广东人的市场意识、时间观念 、竞争观念和务实精神, 体现了重视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原则。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才能使我国从“文革 ”造成的经济崩溃中迅速走出来, 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广东人民牢记小平同志教导, 不搞 “姓资 ”“姓社”、“姓公”“姓私”等意识形态无谓争论 , “任尔东南西北风, 扭住青山不放松”, 成功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惊险跨越。在这个过程中, 发展不平衡 、社会分化 、文化滞后等社会深层次矛盾的积聚是不可避免的。用今天的尺度去衡量甚至非难 30年的发展是非历史态度的, 是错误的。但是, 也要充分认识到, 在现有物质条件下和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上, 忽视乃至牺牲人的政治文化权利及生态环境片面追求 GDP总量增长已不合时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不能走资本主义以人的异化 、文化异化 、环境异化为代价实现增长的老路,不能用人的头颅做成酒杯才能喝下社会进步的甘甜的酒浆。广东走科学发展之路, 就要在基本实现经济强省目标的基础上再向人文强省目标努力迈进, 以人文广东作为提升发展质量 、增强发展后劲的强大动力 , 以人文广东作为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把出发点和落脚点转到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安康上来的奋斗要求, 以人文广东作为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 、广东文化建设再创辉煌 、迈向新境界的历史使命 。
马克思曾预言:“自由王国只是在由必需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 ;因而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说, 它存在于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文化是人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桥梁和标志, 建设以人为本的文化, 就要把文化从经济必然性中提升出来, 使之与人的自由自觉的本性相适应, 与 “知识文明 ”时代相适应, 与新阶段人民群众过上文明新生活的需求相适应。它以满足人的文化精神需要为基本功能, 以发展人的全面的能力为根本任务, 以发挥人的自由个性为动力, 以 “文化人”的生产和再生产为落脚点。也就是说, 文化作为社会上层建筑, 虽然承担着服务于、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责任, 但就其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方式来说, 必然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从外在转向内在, 以人的价值为最高价值, 以人自身作为根本目的和根本意义。只有这样的文化才具有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这就是人文广东的深刻内涵和历史使命。
(二)提高思想原创力是提升广东文化软实力的当务之急
思想是文化的灵魂, 思想创造力是文化最深厚的底蕴。岭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源自于其生生不息的观念和思维创新。改革开放以来, 这种敢为人先 、务实创新的人文精神, 受改革实践激活而复兴, 广东广大干部群众大胆冲破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僵化的观念、体制、做法的禁锢, 在发展市场经济、对外开放 、经济建设等方面敢冒敢闯, “杀出一条血路 ”,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经验先导。然而, 在经过 30年的改革开放的今天, 广东人的创新精神和思想创造力在弱化, 昔日“思想观念北进 ”的态势已风光不再, 与经济大省的地位很不适应, 其原因:一是由于经济地位 、生活水平上升导致大众的理论旨趣的下降;二是过分地陶醉以往实践成功的做法从而导致干部中的经验主义倾向;三是由于改革由原来的地方推动转为中央推动导致的话语主导权的失落;四是由于岭南文化传统中轻视理性文化的深层次惯性的影响。为了全面提升岭南文化的核心竞争力, 为率先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支撑, 必须在新的实践中冲破一切形而上学和经验主义的束缚, 创新思维, 大力倡导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世界眼光 , 树立争当先进文化发展排头兵的主体意识。
首先, 重视自主创新思维的培养。破除自满情绪、守业心态, 树立忧患意识, 增强建设创新型广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倡导民主 、和谐、宽容的文化氛围 , 把解放思想、勇于改革 、求真务实 、创业创新纳入培育新时期广东人精神的重要任务。
其次, 大力倡导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精神。思想创造的动力来自于对价值的追求。不能把马克思主义仅仅看作是发展的理论工具, 而且要看作是发展的价值支撑, 要在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倡导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情系大众的基本立场, 民主法治的公民意识, 珍视大自然的生态价值, 等等。
第三, 高扬科学理性精神。在后现代化时代, 知识创新是文化竞争力的决定因素。要改变广东重知识应用而轻基础研究的缺憾。更加重视学科建设, 提升学术价值, 构建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文化结构, 构建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尊重创造的文化精神, 形成知识 、技术、艺术、娱乐各自充分发展而又浑然一体的思想文化体系, 使人们增强思维能力, 保持崇高美感。
第四, 要创造人才辈出的环境。人是文化的主体, 人才是文化的根本, 文化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其竞争力归根结底决定于文化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美国之所以保持发展活力, 占居产业高端、技术高端和市场高端, 很重要的一条是他们拥有世界一流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的50%以上在美国)。改革开放初期文化人才孔雀东南飞的情形已风光不再, 广东文化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紧缺的状况是不争的事实。要创造一个天下英才向往的人才聚集和人才辈出的良好文化环境, 使广东成为最适合文化人干事创业的地方, 最能体现人才价值的地方。
(三)建设和谐文化是增强广东文化软实力的基本任务
提升文化开放度。岭南文化是海洋文化, 开放是海洋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然而, 无论体制机制上还是交往领域上这种开放性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开放是文化发展的必备条件, 要进一步打破、革除既有文化体制中制约文化生产力、制约人的文化创造精神的弊端和环节, 为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开拓更大的空间, 这不仅是激活民间资本的需要, 也是发展政治民主的需要。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精神文化是核心, 是灵魂, 是基因。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活跃人民群众文艺生活的同时切不可忽视思想道德建设, 不可忽视民族精神的培育和提升, 不可忽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 大力提升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在人民群众中特别是青少年中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用主流文化引导大众文化 、网络文化、亚文化 、潜文化。
促进文化公平。广东是移民大省, 是东西方文化风云际会的窗口, 必须更加重视文化和谐问题。要充分认识在社会转型中, 民族文化认同、群体认同、区域认同等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 处理好本土文化与外地文化 、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的关系 , 增加对落后地区的资金资源投入, 增加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 努力构建和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