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首页 > 参事馆员风采 > 著书立说

馆员田丰:《哲学、文化与时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文化力量(三)

三、激发文化力量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与经济的相互融合、相互转化。

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转到更多地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实现增长,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人类社会近代以来由科技革命所推动产生了多次生产力革命,当前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又在催生新的生产力革命,物质生产与精神文化生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结合起来,一个以物质生产力为基础,以文化生产力为主导,两种生产力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现代生产力系统正在形成和发展,从而推动着人类社会从工业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文化经济”时代,推动着新的产业革命。文化生产力以文化资源为主要对象,以高新科技为主要中介,以内容创新和服务创新为主要形式,以智力劳动者为主体,是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强大动力。因而,发展文化产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具有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促跨越、可持续等独特优势和突出特点,对改变乃至提升我国现有产业结构、消费结构、资源结构、生态结构等都具有现实价值和长远意义。我们要适应现代生产力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时代要求,自觉把文化产业作为新兴战略性主导型产业,通过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构建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体系,为经济发展寻找新途径、新空间,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辟重要途径和突破口。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大力提升文化国际竞争力,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实现高端崛起。

文化竞争是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大国之间较量竞争的新趋势,文化竞争包括文化知识、文化价值、文化体制、文化产业等方面的竞争,而文化产业竞争是文化竞争的载体和焦点。如美国,把文化贸易作为国家战略,2010年以一部《阿凡达》在全世界既赚足了钱又宣扬了美国价值观。中国出口贸易量已超越德国占居世界第二,然而结构上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而相对处于价值链高端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所占份额甚少,总体处在逆差状态。如何在改变过于依赖岀口拉动实现增长的同时,调整以贸易加工为主体的出口结构,以大力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提升我国出口贸易结构,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和文化影响力,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方向。我们要以大国心态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产业分工,把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积极探索市场化、商业化、产业化运作方式,大力打造文化国际品牌,制定优惠经济政策扶持各种所有制文化企业到海外运营发展,不断创新文化走出去的渠道、途径和方式方法。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将为我国在后危机时代调整外向型产业结构,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工,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开拓新视野、新境界。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充分激发文化创造力,培育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是由要素驱动转到创新驱动上来,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文化产业,不仅能够拉动文化消费,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有利于营造自主创新的文化环境。当前在全球兴起的文化创意产业,把人的想象力与工业设计等传统业态与数字传播等高新科技、网游动漫等时尚娱乐融为一体,既提升了传统产业,又促进了文化的内容创新、形式创新、传播手段创新、业态创新;既提高了大众的审美情趣,又为大批创新型文化人才的成长和发挥作用拓展了新领域。劳动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劳动者知识结构的转变,与低端加工业相应的是技能型劳动者,与创意产业相应的是知识型劳动者,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呼唤着有理想、有文化、有创造精神的一代新人的涌现。去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振兴文化产业被纳入了国家战略,为全面提升广大干部群众的文化素质提供了契机和动力。我们要抓住这个文化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结合点,在实施转变经济方式战略中坚持以文化人,为广大劳动者全面发展提供知识教育和文化熏陶;要在全社会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培养造就大批创新型、复合型、外向型、科技型文化人才;要加强文化创意与传统业态的融合,提高产业转型升级能力和企业自我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说到底是改变人的生存方式和劳动方式,更多地在经济活动中注入文化元素,最终要以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只有通过激发文化创造力,营造创新文化环境,推动知识创新、价值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自主创新才有生生不息的源泉活水,科学发展才有强大的文化动力、价值支撑和人才支持。